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日期:11-25
疫情大连市风险地区庄河市中国新冠肺炎大连辽宁

原标题: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11月24日,大连新增病例0增长。11月23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目前大连疫情已得到控制,除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有密接管控人员检出阳性外,自19日起已无社会层面病例检出,社区传播基本阻断。

经历了半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大连经受住了考验,要知道,在10天前,大连的新增本土病例还是两位数。那么大连这场疫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何会在10天病例超过300?

截至目前,辽宁是现有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区(不含港澳台),辽宁病例主要聚集在大连,11月4日时,大连庄河市在筛查时发现第一例,随后立即开展防控行动,截至当天24时,共检测出8名确诊病例。

随着排查力度加大,大连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在11月11日当天新增确诊50例,成为全国日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紧接着13日新增确诊60例,又打破这个纪录。直到15日起每日新增病例数降至个位,风险下降。

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截至11月23日,大连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03例(其中96例普通型,207例轻型)。

大连疫情出现四条传播链

在大连确诊303名病例中,庄河市有256例,甘井子区35例,金普新区9例,中山区2例,瓦房店市1例。

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随之升级。在疫情最严峻时,大连累计中/高风险地区有51个(高风险地区2个、中风险地区49个),占中国内地现有中高风险地区的80%以上,其中本次疫情的首个确诊病例所在的庄河市风险地区最多。但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目前已有34个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

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庄河,大连市辖的县级市,也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位于黄海北岸,水产品贸易十分发达,有75家进口冷链企业,承担着大连重要的冷链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同时也有数所高校在此聚集形成庄河大学城。

但此次让庄河“出圈”的,并不是它自有的光环,而是疫情。

根据流调信息,大连此轮疫情始于11月4日,首个确诊病例是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员工。11月5日大连新增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7例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确诊病例1的同事(或在同一工作单位作业)。

11月7日,大连市新增的20例本土确诊病例里,首次出现大学城职工,分别是确诊病例32,女,47岁,庄河市某大学食堂职工;确诊病例34,男,59岁,庄河市某大学食堂售餐员兼厨师;确诊病例35,女,37岁,庄河市某大学食堂面点师。此后庄河大学城陆续有70名学生确诊。

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为什么疫情会攀升这么快?

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赵作伟介绍,本次疫情主要通过单位、家庭、学校聚集性发病,形成了4个主传播链,通过多条续发传播链,快速形成疫情的区域和集团聚集。

在传播关系较为明确的传播链中,最多已传代至7代,平均代间距约2天;而且疫情聚集性的特点和超级传播者的出现也导致病例数快速增加。从目前看,至少有3例病例分别引起直接后续病例超30例,最多的一例为引入大学城的病例邵某,导致大学城81人感染。

病毒也变“狡猾”了,早期感染后症状并不典型,潜伏期长,所以有98%以上病例通过核酸检测甚至是多轮核酸检测检出,而且在检出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家庭聚集。

就是这些特点让本次疫情传播迅速,短时间内病例破百,十天超过300例。

大连疫情,为何屡次与冷链相关?

事实上,这已经是大连第三次发生与冷链相关的疫情。2020年7月,大连曾出现疫情,当时发现的首例确诊病例就是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

同年12月,相关工作部门在对金普新区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应检尽检”人员定期例行检测中,发现4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再次引发疫情。

大连疫情,为何屡次与冷链相关?冷链物流,对这座有着“北方明珠”之称的城市,意味着什么?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依山靠海,因港而兴以海闻名,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大连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东北亚重要港口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西北太平洋中枢的大连港,是转运南亚、北美、欧洲等地货物最便捷的港口,承载着东北亚经济区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功能。

大连港自2012年就开始布局冷链产业建设。2016年6月,大连港拿到全国首张国际中转水产品货物原厂地证明和卫生证书后,成为国内第一个可以向国际中转冷藏货物出具原厂地证和卫生证的港口。

据大连发布今年3月披露的数据,大连是全国冷链水产品进口最大口岸,2019年水产品、水产品散货以及水产品转口量均居全国港口首位;主要水果进口口岸,2019年进口金额为4.5亿美元,位居主要港口城市第三位。

大连港也是全国重要的冷链仓储运输基地,口岸冷库库容量居全国第一。

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今年初,媒体报道,一封署名为“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的《关于大连市冷链企业遇到问题的紧急报告》在业内流传。

该报告披露了大连冷链产业方面的概况,比如,大连市拥有冷链加工类企业1300余家,冷冻类企业300余家,公共冷库储存能力约310万吨,具有冷链运输资质的车辆达5800多台,直接从事水产冷冻企业的相关人员4万余人。

但该报告同样提出,在2020年下半年,受两次疫情冲击,大连水产行业及其相关联的上下游行业和冷链企业遭受重创。50多万吨货物积压港口或长达40天才能入关,因冷库被封,大连200余家水产品进口、仓储及加工冷链企业停工停产。

因为疫情原因,4万多名从业员工面临“失业”,这其中还不包括整个产业链上的十几万名从业者。

冷链食品经常检测出新冠病毒

为什么不能禁止运输

大连水产品冷链出口加工业是辽宁省出口外贸的“大户”,其管辖的庄河市水产品贸易发达,是撑起辽宁省外贸创汇的“主力军”,全市200余家水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就能占辽宁省水产品行业出口额的80%。

大连水产品冷链加工业除了开展国外海产品的深加工,还承担着大连本地的水产品的加工,两者相互促进。2019年,大连市农业经济总产值733.7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350.39亿元,大连本地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1.2万吨。如果大连冷链产业发展出现问题,不管是本地水产品加工,还是海外产品承转,都会遭遇瓶颈。

冷链从产品落地再到出口或销售,中间涉及了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零售等多个行业链条,在大连,这个行业链条的从业者大约有60万人。

作为国内最大冷链物流基地,冷链物流等第三产业对大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冷链产品出现病毒的事件在这一两年已经不算是大新闻了,可能没有多久手机新闻提示框就会跳出来一个这样的讯息:“某地的进口冷冻产品包装上,又检测出来新冠病毒”,很多人可能都司空见惯了。

(图片源于新闻截图)

(图片源于新闻截图)

既然冷链食品经常检测出新冠病毒,那禁止冷链运输不就行了吗?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因为我国的供需不平衡,只有通过进口才能达到供需平衡。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肉类累计进口量991万吨,同比增加60.4%。

猪肉是平常老百姓最常食用的肉类之一,因为前两年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猪肉供给持续紧张,猪肉进口量于2019年开始出现大幅增加,直到今年4月才开始逐渐回落,但进口量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期牛肉的进口量也在稳定上升。

大连疫情趋稳,“中国冷链第一城”防疫为何如此难

世界并不是二极管,在国内百姓巨大的需求下,因噎废食禁止冷链运输是行不通的。

10月以来国际疫情出现反弹,冷链运输一直都是外防输入的一个挑战,对于承担了全国近三分之一冷链货物存储量的大连来说更是如此。

大连在此前经历两轮疫情后,也制定了严密的防治措施。

譬如在去年12月底,大连市宣布实行首站定点冷库管理制度,要求凡是从口岸或外省份进入大连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先进入首站定点冷库进行集中消杀、检测、管理等才可以出库,实现闭环管理。

同时也对冷链从业人员进行封闭、集中管理,要求冷链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环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检测。

但本轮疫情的第一例确诊,工作所在地正是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即首站定点冷库之一。由此看来,对首站定点冷库的严密防控中,似乎还是有漏洞存在。

针对冷链食品的管理工作,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去年11月9日印发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但最大程度上降低,仍不可能完全避免输入,除非全球疫情终止,不然总会有漏网之鱼通过冷链运输来到大连。

据大连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全市第5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零增长不等于零风险、零隐患,随着冬季的到来,新冠肺炎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增加,大连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最新消息!南宁地铁5号线暂定12月上旬开通! 热搜第一!严格限制老婆花钱也算家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