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梦想改造家,把家改没了
所以,我们该“恨”这个132万的设计师吗?
东方卫视真人秀《梦想改造家》,从2014年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季。
从第一季到第七季,豆瓣评分都在8.5分以上,前三季更是都在9分以上。但播出到第八季第六期的时候却突然翻车,如今评分已有2000多条,却迟迟不开分,估计口碑已经很难保住了。
事情的起因,源于甘肃白银的一位老农民,他原本打算请《梦想改造家》设计一套气派的小洋楼,好让子女们回家团聚时有点家的温馨。然而节目组交上来的,却是室内室外都是红砖构成的工业风格建筑,美其名曰高级感、设计感……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这样一个堪称粗犷的设计,整个下来费用高达132万,这在白银可以全款购买两套100平米的电梯高层了。
到这里,网友们看不下去了,纷纷喊着让节目组“退钱”。这种呼吁甚至已经刷屏前几季节目的评论区,堪称群情激奋。
舆情汹涌之下,《梦想改造家》终于回应,称节目中播出的只是“毛坯房”。屋主本人也承认,暂时还没有住进去,等真正交工了再评价。赞助商立邦则表示,将敦促节目组能一如既往本着节目的初心,妥善完成委托人对家的梦想。
但最值得玩味的还是建筑师的态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负责这项改建设计的建筑师陶磊表示,“很多评论上的疑虑,是在没有完整看节目或者对建筑空间不熟悉导致的”。
陶磊还在一个同行交流群说:“节目信息不完整,没有机会完整展示建筑体验,再加上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完工,赞助商也不同意延后……”
一句话总结——设计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客观原因导致的,硬要给设计挑刺那是你们不懂行。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翻车的设计,艺术不买单
如果单纯评价这座“红砖房”的艺术性,自然是“上佳”的作品。
质朴的红砖,通过不同的排列摆出各种变化的形状,颜色与大西北的环境色对比和谐,的确比茫茫戈壁滩冒出一座“大洋怪”的白宫式洋房要好。
这样的房子,如果放到北京宋庄,或者798艺术园区,绝对是艺术品中的艺术品,估计每天都有游客过来排队打卡。或者就在当地做成民宿,久居钢筋混凝土高楼的城市白领入住时,不仅瞧着有新鲜感,还能真切感受到当地质朴的氛围。
但《梦想改造家》的节目定位,不是在宋庄打造艺术品,也不是在大西北设计民宿,而是帮屋主设计“梦中情屋”。这一期的屋主是一位老农民,红砖他早就看厌了,要的就是现代和大气。
既然节目组说了,目前节目中播出的是“毛坯房”,那么现代与否就暂时不评价了。至于大气,我们先来看另一个例子——
最近,公号“一条”发了一条推文《北京|一个圆形的家》。这个屋子位于北京六环之外的一个村庄,曾经也是老破小一样的危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一天,屋主找到自己做设计师的朋友,决定对自己的屋子改建一番。
一年多后,屋子建好了,从外面来看和周围的民居并没有太大不同,只是墙上爬满了爬山虎,显得非常低调。但进入内部,就大为不同了:
圆形的玻璃幕墙将建筑隔成一个外方内圆的建筑空间,中间是庭院,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排竹林,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风,旁边还有水系造景、草坪绿植、银杏挺立。沿着旋转楼梯上到顶层,那是一个空中菜园,这是姥姥最喜欢的地方,能种不少瓜果蔬菜。
室内分为两层,一共14个房间,不仅有宽敞的餐厅,还有茶室、禅修间、书房,甚至还有孩子们的游戏间,一面墙上还设置了攀岩墙,满足儿子喜爱运动的需求。
大气和现代,背后是设计师对人文关怀的思考。房子的核心,永远都是人。“少即是多”也好,“装饰罪恶”也罢,设计师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艺术心,但也要通过细节的巧思来满足屋主的需求,这才是《梦想改造家》应该遵守的核心原则。
反观这一套红砖房,虽然被命名为“20人空巢之家”,却并未体现出多少团聚的元素。
就连饭厅都被布置成会议室一样的长桌,而不是农村人吃饭常用的大圆桌。厨房的面积也很小,这已经不是毛坯房的问题了,设计图就是这样。要知道,农村人做菜,一般都是一家子人一起做,你包饺子我擀皮儿,他切菜你洗菜,这么小的厨房显然不符合农村人的习惯。
另外,这套设计,对适老化和家庭发展角度的思考也比较缺乏——
如果哪天老人家腿脚不好了,要坐轮椅进出,请问设计中有坡道、扶手这样的元素吗?
如果子女带小孙子小孙女回来看老人了,婴儿车又如何推行呢?难道要人抬吗?
这套房子的锐角设计也太多了,万一孩子们打闹起来,磕磕碰碰了怎么办?
这么大家子人团聚,没有一个大一点的客厅,合适吗?
这套房子,因为红砖而被广泛差评。但在我看来,红砖并不是这套设计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人文关怀的缺失。而在这方面,《梦想改造家》原本做得很好。
梦想改造家,圆过多少梦
在这起翻车事件之前,《梦想改造家》是真的圆过不少人的梦。
第四季有一期,屋主是一对母子,女主人的丈夫前几年因为共济失调症去世。共济失调症,俗称“渐冻人”,不仅肢体行动严重不便,严重的时候连走路都困难,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医学上尚无根治的方法。
不幸的是,儿子小李成年之后,也出现了共济失调症的症状,这几年已经严重到生活难以自理,需要母亲细心照顾。家庭生活已是十分困难,居住环境又捉襟见肘。
房子虽然处于一楼,实际上却是在整栋楼的二层,这十三级阶梯对于小李而言,每一步都充满危险。屋内没有扶手,而且因为楼层低,地面容易潮湿滑倒。如果坐轮椅,房间门又太窄,轮椅根本无法通过。储物柜都在顶层,需要站在凳子上才能够到,显然对小李来说,难如登天。
负责改造这个“渐冻人之家”的,是参加过八次《全能住宅改造王》的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全能住宅改造王》相当于日版《梦想改造家》,开播于2002年,本间贵史在日本被誉为“神之手”。
有什么称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师的初心,而本间贵史做得很好。他选择了亲身体验,而不是坐在一旁“观察”。
他不仅替小李妈妈照顾了小李一天,深刻感受到渐冻人生活的痛点,还帮小李做了发病征兆及时间表,以便观察规律、对症下药。
而在改造方面,本间贵史和节目组联系居委会,挨家挨户去赢得邻居关于修建电梯的认可,从而解决了小李上楼难的问题。而在室内通行方面,本间贵史将房门由侧开式改为推拉式,并在墙沿等关键位置都加装了扶手。
为了方便母亲在儿子发病时能及时照顾,同时又兼顾母子二人的隐私需要,本间贵史将母子的卧室打通,还亲自找了隔音材料制作的推拉门。为了减少小李摔倒的痛感,本间贵史还用弹力构件把地板架空。洗手间也干湿分离,避免小李滑倒。
整个设计从需求和功能出发,无处不渗透着人文关怀,而且整体上也通透大气,原本拥挤昏暗的房间,显得宽敞明亮了许多。
第七季第二期“10万元改造婚房”也很经典。设计师赖旭东在整个改造过程中不但软硬装负责设计,还亲力亲为参与施工,化身为瓦工、木工、油工、裁缝,深入参与每一个施工细节。
你很难想象,原本这只是一个脏乱、局促的员工宿舍,如今却成了富有小资情调的现代婚房。
不光有大客厅,还有小吧台,能满足小夫妻会友、轰趴的多元需求。连厨房都分为中厨和西厨,新婚太太一定会喜欢这里,可以做各种甜品。新婚丈夫也可以准备好惊喜,让加班回来的太太一享口福。
类似的圆梦美居还有许多,比如第六季设计师谢英凯改造的广州老宅。
有网友揶揄道:“陶磊改造后的效果,就和谢英凯改造前的差不多。”这当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这座老宅已属危房,谢英凯能在80万的预算内改造成5层独栋。
对比一下陶磊的130多万,简直让人无言以对。
装修这事儿,到底谁说了算?
《梦想改造家》,本应是一个服务类栏目,而不是设计大奖赛。它的初心应该服务于屋主,而不是设计师。
诚然,这些设计师中的顶流,如果到了市面上会收更高的价钱,所以能被《梦想改造家》选中,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
但设计师也是幸运的,上过节目,获得了曝光和流量,以后大可以收更高的价钱来弥补上节目少收的“损失”。但既然要出名,就要承担舆论审视带来的压力。
喊“退钱”的网友们,的确是可能不懂设计美学的专业知识,但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要或者正在面临装修这件大事,自然就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红砖房”这件事上,大家能义愤填膺,也是为自己争一口气。
前两天,微博博主“英式没品笑话百科”发博说:“装修就是一个不断原谅别人的过程。”最高赞的评论是:“买精装房,永远保持恨的本领。”
的确,装修的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博弈,原料、工艺、人工,各种偷奸耍滑,和你斗心斗智。你想要这样,设计师觉得那样,最后装修出来又是另一个样子,需要反复磨。甚至还得自己亲自当监工,才能让最终呈现的效果不至于太走样。
其实,装修设计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应该完全服务于甲方才是。当然了,前提是甲方不乱来,总不能甲方让乙方建一个空中楼阁,乙方也照做吧?排除这种极端情况的条件下,设计师应当更深体会到甲方的需求和愿景,并在这基础上进行设计才是。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设计师本来想给一位客户做一个以水泥和灰色为主要元素的家装设计,设计方案业界都说很高级。结果业主说自己早年就是卖水泥的,看了半辈子这颜色已经腻了,想要一个缤纷多彩的家。所以后来设计师放弃了最初方案。
设计师们喜欢炫技,就像有的歌手在镜头前喜欢表演花式玩话筒、飙高音。这种炫技,可以用在城市雕塑上,也可以用在艺术展馆中。面向甲方的设计,一定是以服务为核心、以功能为导向、以人文关怀为最终目的。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就好像你如果去一家理发店,对美发师说:‘把你所有最顶尖的绝活手艺都拿出来!’结果很可能是顶着一个走T台酷炫、但日常生活不适合见人的发型出门。”
关于“红砖房”,既然多方都说这是一个毛坯房,那我们也期待着最终交房时候的样子。到底会如何在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呢?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