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国庆花坛总设计师蓝海浪:今年首用“春夏秋冬”主题花坛
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花篮和长安街花坛都是市民和各地游客青睐的“打卡点”。明天(9月25日),国庆花坛将正式亮相,对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国庆花坛总设计师、北京城建园林集团设计院专家工作室负责人蓝海浪。
他说,今年国庆花坛融入了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迎接冬奥等热点话题和事件,同时也展现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大家可以从花坛中找到自己生活的片段,从而产生共鸣。
广场中心花坛:“祝福祖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迎冬奥、碳中和等热点话题融入花坛
新京报:今年的花坛设计有何特点?
蓝海浪: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勇前进的一年,同时还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迎接冬奥的一年。国庆花坛最大的特点是把今年的热点呈现出来。
广场中心花篮,我们使用了向日葵、山丹丹、映山红、红梅及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牡丹、康乃馨等花卉,用来象征红心向党、奋勇拼搏。花坛底部为向日葵图案,寓意朵朵葵花向太阳。
长安街沿线将布置主题花坛10处,东长安街5处花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西长安街的5处花坛则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四季画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首次在长安街上西单路口设计了“春夏秋冬”四个花坛,通过记录百姓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出国家的繁荣。
9月23日,天安门广场,国庆花篮主题吊装完成,吸引游客拍照观赏。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
新京报:花坛的花材是如何考虑搭配的?
蓝海浪:长安街上每个立体花坛主题花卉是有所区别的。举例来说,建国门西北角“继往开来”花坛有一面大红旗,我们用四季海棠作为背景,体现“中国红”。东单西北角花坛“创新引领”以中国宇航员探索太空奥秘为主景,我们以蓝紫色花系为主,更能体现太空的深邃和神秘。
东单西南角“命运共同体”花坛以地球为主景,我们用了五颜六色的花卉,配以放飞气球的儿童、友谊的飘带等,体现五彩缤纷的世界。西单东北角“和谐共生”花坛以夏季湿地景观为主景,巨大的荷花元素非常显眼,同时配以鹤舞翩翩、蛙叫鹿鸣的景观,诠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正好COP15大会马上就要在昆明举行了。
东单西南角“命运共同体”花坛。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新京报:在创意上,花坛用什么元素体现热点话题和事件?
蓝海浪:同样以“创新引领”花坛为例,用什么体现创新?我们用空间站、“祝融号”火星车、机械臂等,展示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国家强盛。火星车用卡通形式表现,非常萌。
我们第一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了“春夏秋冬”四个花坛,非常接地气地把百姓四季幸福生活的画卷展示出来,这里有大家生活片段的缩影,比如秋天丰收的喜悦,夏天畅游自然的乐趣等,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绿色发展”花坛,我们设计了碳足迹计算互动装置等元素,寓意提升林业碳汇,助力实现碳中和。
平时积累素材,滑雪感受融入创意中
新京报:国庆花坛创作需要多久?你平时是如何积累素材并构思的?
蓝海浪:国庆花坛创作通常需要半年之久,今年国庆之后,我可能就要考虑明年花坛如何做了。我们团队会进行日常积累,我出差总喜欢带个本子,看到有意义的事物会记录下来。晚上睡觉梦到一个有意思的点子,床边有个本子,我早上会记录下来,有时候就用手机记录。所以说,春夏秋冬花坛的点子,并不是今年刚想出来,之前就有一个雏形,今年水到渠成。
举例来说,“喜迎冬奥”花坛,展示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景象。我本身就是滑雪爱好者,每年都到崇礼滑雪。我发现,这里并非专业人士的天堂,有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热衷于这项运动。北京冬奥会要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所以在花坛中,除了设计了专业运动员造型,也有很多业余爱好者,还有踏着滑板的小孩子,大家可以在里边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小时候滑冰等。
新京报:今年你设计了建党百年长安街主题花坛,相隔3个月,你设计的国庆花坛又要亮相。今年是不是特别忙?花坛设计难度大吗?如何区分二者特点?
蓝海浪:今年的花坛设计工作确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不过,两个花坛主题非常明确。
建党百年10组花坛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为设计线索,记录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同时展望美好未来,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礼物”。今年的国庆花坛,更多元素和2021年热点密切相关。二者的时间跨度不一样。
当然国庆花坛和建党百年花坛并非没有联系,它们有一个传承的关系。建党百年是2021年最重要的大事,国庆花坛也有体现这个内容,比如“继往开来”花坛以嵌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开创美好未来”文字的红旗为主景。
每年去拍花坛实景,总结经验
新京报:今年花篮和花坛设计仍有例行节约的考虑吧?
蓝海浪:大花篮每年都在重复利用,长安街的花坛一些骨架也可以再次利用。
新京报:你已经设计国庆花坛25年了,你每年都会去现场看看花坛吗?有没有和花坛合影,做一些有仪式感的纪念?
蓝海浪:每年去现场看花坛是我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我经常从建国门步行到复兴门,每一个花坛我都要拍照进行总结,同时也要了解百姓对哪些花坛比较感兴趣。
很多游客看到我在给花坛照相,说这小伙子拍得好,让我给他们也拍照留念。我会和大家聊聊大家对花坛的期待、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今年“七一”花坛,我们做了一些花境效果很好,这次我们沿用了这一经验,把地面花坛也做成了自然的花境,花朵高低错落,不同于花带那样整齐的效果,利用不同质感、不同造型、不同花色的植物组合出源于自然、美不胜收的花卉组合景观效果。
新京报记者张璐摄影记者王嘉宁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