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万悬赏追债李兆会背后 折射家族企业传承之困

日期:09-23

原标题:2000多万悬赏追债李兆会背后折射家族企业传承之困

销声匿迹多年后,早已信用破产的山西前首富李兆会,再次被拉回到大众视野中。

销声匿迹多年后,早已信用破产的山西前首富李兆会,再次被拉回到大众视野中。

这是基于9月1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则执行悬赏公告。该院执行的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锦能源”)与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博鑫惠”)、李兆会追偿权纠纷一案,博鑫惠应支付美锦能源约2.16亿元和利息,李兆会对上述付款义务中未清偿部分承担四分之一的连带清偿责任。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公告中表示,如果提供下落并成功找到李兆会,举报人可在三日内获得10万元的奖励;如果能提供真实有效且法院尚未掌握的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线索,一旦查明属实、具备执行条件并实际执行到位,举报人则可以获得实际执行到位金额的10%。这意味着,举报人最高可获得2160多万元的巨额奖金。

对于熟知李兆会及其商海沉浮往事的人而言,难免唏嘘。要知道,作为山西省曾经最大的民营钢铁公司——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鑫集团”)原董事长,李兆会最风光的时候,身家一度达到上百亿元,是山西名副其实的首富。但随着2015年海鑫钢铁宣告破产,李兆会的人生如自由落体一般,迅速坠入谷底,直到成为“老赖”。

“临危受命”的富二代

与出身普通的贾跃亭不同,李兆会是正儿八经的富二代。与贾跃亭主动跃进商海更不同的是,李兆会接手家族企业更像是一场“遭遇战”,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便被拉上了“战场”。

2003年1月22日,李兆会的父亲、年仅48岁的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因私人矛盾被人枪杀于自己的办公室内。28天后,在澳洲留学的李兆会被家人召唤回国,子承父业。彼时,海鑫集团总资产超过40亿元,而李兆会尚未年满22岁。

在接手海鑫集团之初,李兆会就坦言压力太大,“现在财富对我来说是种压力,我明白海鑫有9000多人等我开饭,我一个决策失误,会砸掉许多人饭碗。这个压力对我太大了。”不过,他也宣称,“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他败在我手里”。

接手海鑫集团的头几年,恰逢国内钢铁价格回暖,李兆会趁势而上,升级设备,扩大产能。仅在2003年,海鑫集团生产总值就超过了50亿元。第二年,直接跃升至70亿元,海鑫集团更是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第一纳税大户。

与公司业务规模一起迅速扩大的,还有李兆会的个人财富。2004年,李兆会凭借30亿元的个人资产空降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9位,而其父李海仓生前在该榜单最高排到第27位。到了2008年,李兆会迎来了个人财富的巅峰,资产规模达到125亿元,位列胡润百富榜第78位,成为山西省最年轻的首富。

不过,钢铁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海鑫集团不可避免地进入低谷期。即便如此,当年李兆会也以百亿身家名列胡润百富榜第85位。

但要特别强调,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是,自2004年后,李兆会个人财富的快速膨胀,主要来自资本市场而非钢铁主业。

有接近李兆会的人士透露,相比于经营实业,李兆会更热衷于操盘资本市场,他甚至多次直言“我其实根本不想干钢铁”,这或许为海鑫集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热衷资本市场的实业者

“无心公司主营,脱离实体经营”,官方曾如此评价贾跃亭和李兆会在商海“翻船”。

作为“海龟”,李兆会掌舵海鑫集团后的一系列操作,也证明其根本看不上家族的“土生意”。在接手海鑫集团的第二年,李兆会便迫不及待地投向资本市场。

2004年11月,李兆会通过旗下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斥资近6亿元受让民生银行股份,一度成为该银行第十大股东。

2007年,李兆会在牛市高点抛售民生银行股份所有股份,一举套现10亿元,加上其间几年的分红和操盘,李兆会的这笔投资让海鑫集团获益超过20亿元。

正是这笔投资,让李兆会的个人财富迅速加码。也或许正是这笔投资,让李兆会更坚定地抛弃了主业。

在这之后,李兆会频繁动用海鑫集团的流动资金投向资本市场,陆续买入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光大银行、银华基金、民生人寿、中国铝业、益民商业、鲁能泰山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但再也未能复制入股民生银行的“辉煌战绩”。

与此同时,行业日渐式微叠加经营管理不善,海鑫集团行至“终点”。2014年3月,资金链断裂,深陷债务危机的海鑫集团全面停产,一年半后正式破产。至此,曾风光无限的钢铁民企在李兆会接手的第二个十年伊始走向覆灭,那句“我不会让它败在我手里”的宣言也随风飘散。

海鑫集团败了,但李兆会的还债生涯才刚刚开始。据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截至2015年5月25日,总计954家海鑫集团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为234.09亿元,确认债权143亿元,不予确认的债权23.9亿元,待确认债权66.7亿元。此外,还有媒体曝出,截至海鑫集团破产之时,已经拖欠员工工资半年之久,欠缴税金上亿元。

不过,在这之后,债务、官司缠身的李兆会就玩起了失踪。2017年12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将李兆会列为失信人名单,并限制其出境。

家族财富传承解困

家族企业财富传承向来是个世界性难题,故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李兆会和海鑫集团之败便是典型的家族传承失败案例。

早在2015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在A股上市的884个中国家族企业中,只有111个企业能够完全实现二代接班,占比仅12.5%。而近日,中航信托联合瑞银发布的《2021年中国家族财富与家族办公室调查报告》称,70%的财富通常在两代内流失,而90%的财富会在三代内流失。

至于财富流失原因,则是五花八门。比如父子反目,近期双汇公司创始人万隆和其长子万洪建决裂便是如此;再比如家族内部争权夺利,此前“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子女在财产分配上对簿公堂便是如此。

当然,还有就是接班人对商业经营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商业头脑导致家族企业衰败的案例,李兆会便是如此。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李兆会也有些冤枉,毕竟他也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家族接班人的位置。对此,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高明月认为,这是李氏家族财富传承失败的根源所在,“因为不是一代主动有规划地进行传承,而是二代临时仓促接班,即缺失了一代主动安排、逐步交班的重要环节。”

高明月建议,像李兆会这样的家族企业,特别是在我国个人破产制度还没有全面实施的当下,企业家一定要做到家企隔离。“不要混同个人和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尤其在企业经营中,不要轻易地以个人名义为企业债务提供担保。同时,最好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及时把家族财产隔离出一部分。”

在高明月看来,合理的家族资产配置主要指,在负债状况良好时,对家族成员进行一定的资产配置。另外,他也建议做相应的信托安排,把委托人的部分财产放入信托,从而与委托人未来的债务风险相隔离。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慈善信托越来越受富豪群体的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我国慈善信托备案单数达633单,备案财产规模为34.87亿元。其中,今年新增87单,规模1.31亿元。对此,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主任蔡概表示,慈善信托作为与慈善捐赠并行的慈善途径和方式,将是助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工具。

微博网友热议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司法保护 媒体:不一味追求恐怖 也是对“剧本杀”自身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