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中秋国庆在路上,防疫意识别掉线

日期:09-16
新冠肺炎

原标题:中秋国庆在路上,防疫意识别掉线

■社论

“双节”将至,防疫意识不能“掉线”更不能“下线”,该绷紧的弦还得绷紧。

中秋和国庆假期将至。当此之时,福建疫情多线暴发,截至9月14日24时,已累计确诊152例。9月15日,北京朝阳区在对重点人群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1件咽拭子样本初筛阳性。最终新冠病毒核酸结果均为阴性,经疾控部门研判,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算是虚惊一场,但也足以引起警惕,也再度拉紧了“假期疫情防控”的弦。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专门印发了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中秋国庆假期疫情防控与留校师生服务保障工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还提醒:非必要不离开当地,鼓励广大师生就地过节。北京疾控中心也提出了“继续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及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行”“提前规划错峰出行”“以京郊游和中短途旅游为宜,室外活动为主”“减少不必要的聚会”等十点要求或倡议。

对很多人来说,假期难得,不出去跟朋友聚聚餐、不外出旅旅行,有些可惜。考虑到不少人今年春节已选择就地过年,趁着国庆长假“代偿”之前的返乡探亲心愿,也是很多人的心头所盼。可现在看,疫情防控依旧是假期安排时绕不开的考量因素。

都知道,今年以来,国内聚集性疫情不时冒头,特别是7月份以来的南京、张家界“双中心传播”的疫情,短时间内蔓延到十几个省份,既让人们看到了德尔塔病毒的传播力,也让人们意识到:疫情来袭的风险并未远去,还可能离我们很近。

在疫情又变得有些复杂的形势下,人们的假期安排必须嵌入更多防疫维度的考量:在中秋佳节、国庆长假,开启“家里蹲”模式或不聚会聚餐,的确有些闷。可如果在节日期间大范围流动聚集,没准会为病毒传播留下可乘之机,到那时,追溯传染源、追踪密接者、切断传播链的难度也会加大,对应的大范围核酸检测、流调排查耗费的社会成本也会更高。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生命健康会因此受到威胁,生活工作节奏也会被打乱。

鉴于此,人们从健康安全角度出发,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不到中高风险地区去,不往人多的地方扎堆,很有必要;自觉遵守防疫措施,在公共场所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也是必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语境中的“常态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自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之前获得的疫情防控成果,还是“久战”之后的松劲倾向,抑或是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带来的“安全依赖”,都让许多人产生了麻痹心理。但越是这时候,越要重申和强调,疫情防控,容不得懈怠——针眼大的窟窿可以透过斗大的风,德尔塔病毒的强传染性、高致病性,也是对我们防范蚁穴之溃与细节之失能力的“极限考验”。若一到假期防疫意识就进入“休假模式”,那疫情很可能又死灰复燃。

这倒不是说不要好好过节,而是提醒民众要兼顾过节跟防疫。注重防疫,的确意味着,以“聚会”和“旅行”为主体的休假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做出体验感上的让渡,但我们依旧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找到与身心舒展诉求适配的过节方式。

倡导民众注重假期防疫很重要,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做好相应的公共服务保障,也不可或缺:提前对出省(市)人数进行大数据预测,进行运力部署;针对民众以省(市)内和中短途旅游为主的出游需求,做好基本的服务配套供给……诸如此类的动作,都必不可少。

说到底,中秋国庆在路上,防疫意识不能“掉线”更不能“下线”,该绷紧的弦还得绷紧,别因为松懈而让双节落得个“既不安逸也不安心”的糟心局面。

微博博主观点

河北保定被男子扔下29楼的儿童正在抢救 嫌疑人已与警方对峙10小时 新京报:提升艺人艺德修养,“持证上岗”不是最优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