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拿“小眼镜率”考核校领导 建议靠谱吗?

日期:08-05

原标题:马上评|拿“小眼镜率”考核校领导,建议靠谱吗?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政府网留言称,“全国小学生近视率超30%、高中生达80-90%,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甚至威胁人口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议将中小学生近视预防纳入学校或校领导考核指标。”

对此,教育部回应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已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让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留住清澈的双眼,确实该下狠招了。数据显示,受2020年上半年居家抗疫影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上一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总体近视率为52.7%,也就是说,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小眼镜”。

保护孩子视力,自上而下的重视很有必要。问题是,拿“小眼镜率”考核校领导,建议初衷是好的,执行起来却大概率变味走样,很可能给学校增添负担和烦恼。基层很可能把“层层重视”异化为“层层加码”,让身处政策执行末端的教师“压力山大”。

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所说,现在“小眼镜”为啥越来越多,难道家长心里真就没点数吗?确实,在小朋友用眼过度这事上,很多家庭“功不可没”。

下面这个场景,相信为人父母看了都不陌生——

“一个小朋友,白天上了一天课,放学又连轴上兴趣班,好不容易回家了,还得写作业。九点半给父母检查,爸妈对他的表现很满意,赏他看半个小时电视,看完十点。看完电视,由于表现突出,爸妈一高兴,再准他上半个小时网。十点半,孩子揉揉酸胀的眼睛心满意足地睡了。这样一来,小孩的眼睛就是连续高强度使用超过十小时了!”

说到底,近视成因很复杂,要找“背锅侠”,目光不能只盯着学校。如果盲目追求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硬将近视防控与教师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挂钩,不仅把好政策变成折腾老师的“幺蛾子”,也对教师群体有失公平。

事实上,除先天遗传因素外,长时间不合理用眼、过度接触电子产品等都是近视诱因。当然,小学生在校期间户外时间不足、课间和午休不许出教室、课堂教学PPT使用过度、老师对学生写字姿势监管不到位、体育课被随意挤占……这些校内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只不过,督促家长和学校尽早关注视力健康,不能只盯着学校“下药”,还得找准病根。把配套措施考虑得更周全,充分顾及家校实际,才能真正帮孩子摘掉眼镜、看清未来。

此前,“双减”政策重磅落地,学生校外负担和作业负担有望切实减轻。放下书本、逃离补习班,孩子们甩掉小眼镜的未来可期。更重要的是,打破“分数论英雄”的桎梏,让成才之路不再是独木桥,而是千万条,才能从根本上为孩子减负、让一双双小眼睛不再过度疲劳。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对话“女护士跟踪者”:没非分之想 她不需要我再出现 我就不再打扰她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大货车与小轿车相撞 致4死1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