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新乡一书店被淹损失惨重店主免费送出1000本书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今年被淹的书太多了,估计有1000多本,这些书已经被淹透了,但晒干后是可以阅读的。我又不想当废品卖掉,决定全部送掉。希望新乡的爱书人能把这些书领走,好好晒干它们,(被泡的书如何保护,大家可搜索,希望大家拿到后一定不要扔掉)阅读它们。这些书是这场大雨无声记录者,每一本都是无价之书,希望大家拿到后,好好珍藏。”新乡的独立小书店“阶梯书店”店主吴小俊,7月26日发出一条“书店被淹,被泡的1000本书我们决定免费送”的微信,在朋友圈被广为流转,响应者众。他原本计划把送书时间截止到28日下午,但来取书的人越来越多,27日下午已经送得差不多了。
书店被淹损失惨重
书店店主自救
近日,河南新乡的连日暴雨,使得当地受灾严重。目前社会各界的抗洪救灾正在进行中。吴小俊开的“阶梯书店”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北大学城北市场入口,是一家独立实体小书店,受到此次暴雨的巨大影响,店中被淹,1000本书被泡。店主的书店重建自救,也给人们带来一些光亮和温暖。
店内被暴雨灌水,1000本书被泡,店内需要整修,几万块房租要交,吴小俊在送被泡的书的同时,在网上发起了“书店重建计划盲盒”,“书店被淹,损失惨重,来不及悲伤,我们要开启重建了!被淹的书我们免费送给大家,其他想支持我们书店重建的书友,可以购买我们的‘书店重建’盲盒,在此谢谢大家了!”
吴小俊的声音和计划,很快被更多人听到,并纷纷响应支持。一个盲盒售价49元,包含3~6本书不等。发起5小时后,800个盲盒已经售卖完。在众人的建议催促下,吴小俊又追加了200个。也很快被抢完。7月27日中午,封面新闻记者在购买该盲盒的微信链接购买接龙页面上可以看到,1000个盲盒已经购买完毕,还不断有人留言,让店主加货,“这么快就没有了?!”“才看到,还有上新吗?”“再建一次接龙吧!”
还有人留言直接要二维码地址要捐款的,被吴小俊在评论中回复婉拒了,“非常感谢您,书店不接收捐款,如果支持我们,购买我们的重建盲盒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还有书店同行要送书来的,“我是南京学人书店的,看到书店淹水了,好心疼,等水退了,我送你一些书,是文史类的,可以吗?把地址电话姓名给我。”还有本地人马上支持的,“我是新乡人,这个书店具体在哪里,我今天就过去。”
800个盲盒被一抢而光
追加200个后他决定不再追加
封面新闻记者电话联系到吴小俊。他告诉记者,非常谢谢大家,有些书友还想支持,让书店重建盲盒继续上新,“此前计划是800个,已经追加了200个。而且不断还有人说想要买。按照态势,要卖两三千个盲盒是没问题的。但我决定不再追加了。因为这1000个盲盒售完,就已筹够我们所需的重建资金。”
记者提到,既然是合情合理卖书,实体书店生存困难,既然读者有需求,为何不继续追加盲盒售卖呢?吴小俊说,他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坦白说,一个盲盒售价49元,内含3本-6本不等,价格是比较合理的。我们都是正版图书,而且我尽可能往盲盒里多放书,让这个盲盒超值一些。与此同时,书库里的确有不少书需要卖出去周转资金。书店还有几万块房租租金也需要交。”
但他最终决定不追加,“因为我们发售这个盲盒的初衷是:把抢救出来没有浸泡、没来得及上架的书,用盲盒的形式处理一部分,换一部分资金整修书店。把漏水的地方解决一下,损失的书补进一些。现在既然1000份盲盒带来的资金周转,已经够了,可以帮我度过了最难的难关,我就不想再让大家的关注度放在我的书店上。毕竟暴雨带来的影响,有比我的书店更困难的情况,他们也值得帮助。如果大家想继续帮助我这个书店,我想等汛情结束后,再用其他方式,用正常的渠道,去跟大家通过书产生联系。”
回想起书店被淹的经过,吴小俊从暴雨开始的7月20日开始讲起。那天新乡开始下大雨。吴小俊趟水从家里赶到在书店,书店已轻微进水,房子后面的新乡医学院已经有一些积水。21日晚上是一夜大雨。书店的一个房间已经积水严重,因为有准备,水不算太深,损失还是可控的。21日晚上大约8点钟,雨瞬间下大了,书店内瞬间又有了积水,下的最大时,吴小俊看着咕咕的水往店里流,“抽水机的抽水速度赶不上进水的速度,几十分钟后,更让人崩溃的事情发生了,停电了,外边下的更大了,还电闪雷鸣,我在黑暗中听着水声不断往书店里流。”在书店所在商业街上,这种半地下室的空间,都被淹得严重。
这次走出困难,得到了全国书友的帮助,吴小俊决定捐给灾区孩子的书籍由原定的200册增加到500册,力所能及地为孩子们送一些温暖。在微信公众号里,吴小俊写道,这波“大雨终于过去了,新乡这个三线城市损失惨重,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它的危机还未彻底解除。来不及悲伤或感叹,因为我们要快速重建,重建是修复伤痛最好的办法。”
从支路边摊到临时板房再到半地下室
卖了13年书,他对未来还有信心
吴小俊出生于1983年,河南人,在新乡读大学,毕业后留在新乡。受读了三毛作品的影响,吴小俊在2007年大学毕业后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在离母校不远的市场里找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个过期杂志店。大概20平方米,因为是临时板房,里面比较简陋。那时店里只卖过期杂志,但让吴晓俊感到自豪的是,“涵盖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种类,要比报刊亭里的种类多很多,虽然只是卖过刊,我还是想把我做书店的历史从那时算起,生活美学家也是书店达人的松浦弥太郎最开始就是从淘二手杂志、卖二手杂志开始的。”
2007年那会儿算是中国杂志的黄金时代,如《看电影》《爱摇》《新视线》《轻音乐》《城市画报》《三联生活周刊》都比较有名,有几个固定大学生会来淘《看电影》的午夜场,还有两个女生经常来淘《爱摇》杂志。“那时的杂志有点现在自媒体的感觉,非常前沿。”吴小俊比较喜欢看《青年视觉》《lens视觉》《城市画报》,“现在觉得那几年虽然看书不多,却看了很多杂志,特别是设计,艺术类的杂志某种程度培养了我的审美。”
卖了一段时间二手杂志,吴小俊又到大学做了一段时间的移动书店,“每天装一吨左右的书,骑一辆大电动三轮,在路边支摊儿。虽然很累,但每次收摊儿时,心情都很愉悦。因为大学生很捧场,收入还不错。”后来有市场的人在原来经常摆摊儿的路上建了一排临时板房,吴小俊就要了一间房子,搬了进去,继续做书店。板房比以前搬摊儿好很多。但因为没有门,晚上还用一块儿大布盖上。冬天很冷,遇到下大雪天气,雪花会直接落到书堆上,飘入脖子里。再之后,在同一条街上的另一头,吴小俊寻到一个半地下室的位置,就是如今的阶梯书店。如今这个书店大概90平米,分为两间屋子。书店没有雇佣正式员工,就是吴小俊自己和几位大学生兼职打理。
吴小俊自认“不算是一个特别懂书的书店人。但是我非常喜欢书店这个空间。这可能跟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心理学有关系。在潜意识里,我认为书店能为闹市提供一个安静的灵魂休憩的场所。而且书的陈列方式,都能跟人的精神产生化学反应。微妙的变化。”他曾策划过一个跟书相关的艺术实践:在本地一个大学的图书馆内共吊了2000本书,每本书都包起来,你可以在上面留言,写东西,几天后,大学生们可以拿着自己写着文字的卡片,来换走吊起来的书。“总之,我非常着迷于通过书这种媒介,让人与人发生联结。我可能不是读书的专家,但是我对书陈列的空间,书的存在,比较哟想法,这也算是我做书店的一个优势吧。”
“走出孤岛保卫书店”
它是城市心灵绿洲也是灾难见证者
电商平台、屏幕阅读,汲取知识渠道的多样化,纸质书利润微薄、租金上涨等等多种原因,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的确是一个难题。诚然,现在大城市里出现了不少网红式的高颜值书店,但细究起来,它们的存在往往是与商业地产的合作,经营采取多样化,卖一些高附加值的茶水咖啡温床产品等等。在有的书店,书籍甚至都不是主角,而是配角。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独立的实体书店,只卖书,生存之艰难是可想而知。
做书店做了13年,吴小俊对阅读的变化、实体书店的活法,都有很深切的观察和思考,“能明显感到,这几年读者对实体书店、纸质书的好奇心有所下降。时代在变化,阅读的渠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么吸引人进书店,是一个问题。”
吴小俊也想到过最坏的情况,“疫情期通过各种帮助,我们艰难扛过来了,今年又遇到书店被淹,我知道我内心也在临界点徘徊,如果哪天它真扛不住了,我会断然关了,转行做其他的谋生。毕竟,我现在有了孩子,需要养家糊口。孩子需要教育,我要为老婆孩子的生存尊严考虑。就算我再喜欢书店,我也不能再’任性’了。我已经任性了13年。”但是话语至此,吴小俊还是调转了心态,“但是目前我还是有信心做下去的。首先,我这个书店,目前还能处于盈利状态,虽然这个利很薄弱。其次,虽然很难,但是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还是能活下去。比如去根据自己的眼光淘一些高质量的二手书,到孔网上转卖。比如通过公众号跟读者建立联系等等。但有一点肯定是不能变的,那就是不能卖盗版书。”
吴小俊的“阶梯书店”公众号,不断有新的留言涌来,一条条读起来很是感人。“去年冬天疫情就在关注‘走出孤岛保卫书店’拯救实体书店的呼吁,目前河南暴雨被淹的实体书店也令人心痛。是城市心灵绿洲也是灾难见证者。祝早日顺利恢复生机。”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