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做好定向招生计划,培养地方急需人才

日期:06-26
北京市

原标题:做好定向招生计划,培养地方急需人才|新京报社论

▲6月10日,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考点外,考生结束考试后拥抱。当日下午,北京市2021年高考结束,此后考生们又将迎来志愿填报的另一场“考试”。新华社记者任超摄影

▲6月10日,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考点外,考生结束考试后拥抱。当日下午,北京市2021年高考结束,此后考生们又将迎来志愿填报的另一场“考试”。新华社记者任超摄影

随着各地进入高考志愿填报阶段,一批新的定向招生培养计划也出炉了。

今年,教育部开始实施“优师计划”。湖南、广西、河北等省份都于近日向本省考生发布了实施“优师计划”的定向招生信息。此外,浙江方面也印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明确定向招生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专业。

众所周知,经学校正式录取并已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将由地方财政安排补助资金。这也是每年考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对新的定向培养计划的关注点所在。

“免费”当然是各类定向培养计划的特征之一,但其意义绝不只是给学生提供免费上大学的机会,而是以此为急需人才的地方和部门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也吸引一批优秀考生报考。

定向招生培养计划,简言之就是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计划。在人才就业市场化背景下,各地采取的带有计划性质的招生、培养计划,有利于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培养方案中,为地方和相关部门精准培养人才。

从此次部分省份的定向培养计划招生专业看,多与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吻合。如国家“优师计划”,目的就是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的乡村教师。

定向培养计划,也可以理解为“订单培养”,即按用人单位的需要“定制”培养计划,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于用人单位而言,定向培养,可以获得高素质的新员工,缩短员工成长周期;于高校而言,则可推进产教融合,加强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对学生来说,会有更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报考时就明确今后的职业选择。

▲6月15日在安徽大学拍摄的高考语文评卷现场。当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举办高考评卷工作会议暨评卷视察活动。新华社记者周牧摄影

▲6月15日在安徽大学拍摄的高考语文评卷现场。当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举办高考评卷工作会议暨评卷视察活动。新华社记者周牧摄影

当然,实施好定向招生培养计划,也面临着现实挑战。有人片面地将其理解为“免费”或以较低分数进大学的计划,其实是一种误读。

虽说,定向培养的学生无需缴纳学费,甚至还“包干”生活与住宿费,但这笔钱却是由财政来负担的。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是“公费”。

而“免费”和“公费”在舆论场上是不一样的。“免费”会让人认为是贫困、家庭不富裕学生才选择的招生计划,而“公费”则体现更为积极的导向。

多年前,我国就将“免费师范生计划”更名为“公费师范生”计划。也就是说,任何家庭背景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定向计划。当然,也有部分定向计划要求定向招收本省学生、农村生,那就需要报考者符合定向条件。

定向培养计划明确毕业生必须“定向就业”,相当于“包就业”,有的甚至已知道自己具体的就业单位。这也可能导致有的学生在校时不努力学习,“反正都有了就业单位”。为此,推进定向培养计划,要加强对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宣讲,以便其做好长远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而且,定向培养计划通常有6年的服务期,违约要承担赔偿责任,不但要补上之前免除的学费和生活费,还可能需要一定的赔偿,甚至留下不诚信的污点。所以,定向培养计划适合那些有坚定职业方向,并对此有兴趣和理想的考生。

从各行业和职业发展角度看,如果能在人才市场中,就以职业的吸引力,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就无需实施带有计划性质的定向培养了。

因此,在各地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采取定向计划进行调整、引导考生选择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本身的建设。比如,提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的待遇,改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等。

毕竟,这才是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受发小吸毒经历触动,他带娃骑行5000公里宣传禁毒 学者:将在中国或东亚地区进一步寻找“龙人”与智人共同祖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