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低俗”不应成为音乐节的招牌

日期:06-23
朋克

原标题:“低俗”不应成为音乐节的招牌|新京报快评

▲某音乐节现场。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某音乐节现场。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丁慧

近日,一张某朋克音乐节的海报因被指画面低俗引发关注。

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22日,一个叫“心成制造”的账号在其官方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朋克音乐节售票宣传海报,名为“成都迷笛中心”的账号随后转发,但海报内容引起大批网友的热议和抵制。“低俗”是网友对于此次海报的直观印象。

迷笛音乐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涉事海报是活动主办方所做,迷笛音乐中心在提出修改意见后,活动主办方也作出修改,但是误发布了修改前的图片,在发现该情况后已将相关海报撤下。目前,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海报均被删除。只是,低俗海报引发的争议仍没有完全平息。

网传的海报图片上介绍,该朋克音乐时间为8月6日到8月7日两天两夜,分为“前夜祭”和“某地朋克音乐节”两个环节,有超过10支乐队参与。

这次争议的根源在于海报内容。海报画面主体是一位动漫卡通女性形象,但穿着暴露,带着话筒的动作极为不雅,人物表情也颇为暧昧,涉嫌性暗示。

不难看出,海报创作者似乎想通过海报突出“朋克”这一概念,但仔细想想,穿着暴露的动漫女性形象和“朋克”并无关系,海报中位置尴尬的“话筒”与“音乐节”似乎也没多大关联。创作者用穿着暴露的二次元女性形象来宣传音乐节,涉嫌通过打“色情”擦边球来进行无底线的“低俗”营销。

不只是此次涉事的“朋克音乐节”海报,涉及音乐节的宣传海报,此前也不时和“低俗”“色情”产生关联,这其实都是对摇滚精神的跑偏。

细究起来,摇滚乐“基因”中内植一种情绪,对生活的“呐喊”令不少音乐迷着迷,这也正是音乐节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音乐节海报创作者想通过某些元素,表达情绪,并无不妥。但用海报中的低俗、色情等元素去表达情绪,则是举办方或者海报创作者对于音乐节的误解。使用更贴切的元素设计主题海报,以及乐队本身自带的口碑,才是对音乐节最好的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另一场音乐节的宣传海报同样引起网友质疑。画面中,一位动漫女性形象被揪住头发,并被用尖锐器物伤害。但就是这样暴力、血腥、引人不适的画面被做成音乐节海报,堂而皇之地在公共平台发布。

有人说这是为了“反讽”,但无论是何种理由,暴力、血腥、色情元素都不应该出现在公共宣传中。况且关注音乐节的大部分是年轻群体,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出格”海报只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正确的导向。

说到底,音乐节的海报要注意元素的使用,“朋克”并不就是色情,也不能通往暴力、血腥。这次风波也提醒音乐节的主办方,该长长记性了。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绍兴“陋室画家”火了:收废品18年,梦想不再为了钱画画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6月27日至7月1日暂停开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