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仁和”?你绝对想不到,这家老牌药企靠贴牌赚了多少钱

日期:06-12
仁和药业药企OEM

原标题:万物皆可“仁和”?你绝对想不到,这家老牌药企靠贴牌赚了多少钱

“妇炎洁,洗洗更健康”“闪亮滴眼液,谁用谁闪亮”“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治感冒,一粒见效”……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背后,仁和药业靠着这些知名品牌曾风靡一时。

不过,近期有消费者发现,从中西药品到面部护肤,从滋补用品到女性护理,“仁和”牌似乎无处不在,但这些“仁和”是真的吗?铺天盖地的“仁和”牌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生意经?

医药界的“南极人”?

公开资料显示,仁和药业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产品,控股股东为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仁和集团)。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仁和”二字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值得信赖。市面上的仁和除了老牌明星产品,还出现了五花八门的产品,有防脱育发液、减肥药等。

万物皆可“仁和”?你绝对想不到,这家老牌药企靠贴牌赚了多少钱

然而再细看,上述产品包装上显示的商标却是“仁和匠心”“药都仁和”等,这些产品均不在仁和药业和仁和集团的官网产品展示的产品范围内,但产品宣传页面还是以仁和药业作为卖点,部分产品还注明是仁和药业出品。

那么这些产品,是真的“仁和”吗?

近日,中新经纬致函仁和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称,“仁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隶属于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仁和药业无偿永久使用“仁和”商标。“仁和匠心”“药都仁和”两个商标均属于仁和集团。

不过,部分产品并非由仁和集团或仁和药业生产。据了解,瓶身上印着“仁和”商标的锌硒咀嚼片,是绿健园(新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与仁和药业、仁和集团并无股权关系。

再如在产品宣传页面上均标有“仁和药业”的防脱育发液与美白精华露,其实际生产企业是广州碧婷化妆品有限公司与广州依露美化妆品有限公司,与仁和药业、仁和集团也无股权关系。

▲电商平台截图

▲电商平台截图

OEM业务占收入半壁江山

其实,早在2007年,仁和药业在半年报中便表示将“不断提高资本规模及品牌规模,同时积极探索现行法规条件下OEM的各种可能”。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

“事实上,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产品上市,这主要得益于OEM产品。”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仁和药业董秘如是回复投资者提问。

对此,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知名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指出,越是轻研发的企业,代工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据了解,仁和药业妇炎洁1999年上市,距今超20年;优卡丹则诞生于2002年,上市已有19年;仁和可立克和闪亮系列均诞生于2003年。在这之后,仁和几乎没有重磅知名品牌推出,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远不及在营销上投入。

年报显示,2017年到2020年,仁和药业研发投入分别是2341.66万元、3107.73万元、3804.16万元、3979.41万元,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6.19亿元、7.78亿元、7.88亿元、5.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已经较2019年下滑了26.78%,然而2020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还是研发费用的14倍。

对此,仁和药业回复中新经纬客户端,“公司的研发以仿制药为主,特别是大品种的仿制药。未来公司在大品种的仿制药、国家中药经典名方等产品的加持下,继续夯实公司在OTC行业的基础”。在2020年年报中,仁和药业也解释,因经典名方药品开发项目尚处于开发阶段中期,物质基准的研究已基本完成,导致本期研发投入较少。

2020年年报还披露,仁和药业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年报显示,其2020年主营收入为41.06亿元。不过,仁和药业贴牌产品的毛利仍然低于自有产品。

年报中没有披露OEM产品收入模式的具体细节。据业内人士向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在贴牌模式下,品牌方负责生产、贴牌、品控、防伪,而品牌使用方则负责销售与宣传等。一般来说,知名药企的品牌使用费在30%-40%左右。也就意味着,一件成本价为10元的产品,需要给品牌方3-4元的品牌使用费。此外,一般还需要缴纳金额不等的贴牌保证金,在合作结束后会原路退回。

今年以来,仁和药业股价走势强劲,从6元/股左右最高涨至12.82元/股,实现翻倍,不过最近已回落至10元/股左右。

万物皆可“仁和”?你绝对想不到,这家老牌药企靠贴牌赚了多少钱

未来将有更多药企开展贴牌业务

虽然电商平台上花样繁多的贴牌产品,让大众对老牌药企的滤镜碎了一地,但是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产品来说,拥有了老牌药企的光环,意味着产品将获得更大的效益和影响。史立臣也坦言,以后大家将会看到更多大型药企开展贴牌业务,“且未来会有很多的大型药企,将沦为小企业的生产企业”。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但部分小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上尤其困难,而有些大型药企手握几百上千个药品批准文号。”史立臣解释,目前集中带量采购正在持续推进中,也有更多的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对药企产品的销售上是一大优势,但利润也会随之下降。这种情况下,药企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将现有的资产盘活,其中使用自己的药品批准文号,给其他企业代工也是一种方法。

另外,史立臣也指出,企业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只要是不违规违法就没问题。他表示,目前中国药企的产能大部分闲置,建立自己的生产线可能需要投入几千万,但如果通过贴牌的方式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便可获取利润,虽然贴牌利润低,但也能赚取一些,“尤其像仁和这种研发投入不多,也没有新产品出来的企业,只能盘活现有资产”。

责任编辑:张玉

75岁“燕郊首富”被立案调查!身家40亿却因21万蝇头小利栽了跟头 车主投诉B180奔驰天冷就无法发动 4S店:在技术上无法避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