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秀夫路”“湖中路”名字互换,陆秀夫会同意吗?

日期:05-29

原标题:快评|“秀夫路”“湖中路”名字互换,陆秀夫会同意吗?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建湖县拟将城区的湖中路与秀夫路对调路名,此举引发当地市民争议。

之所以要改,当地也给出了说法。南宋末年的志士陆秀夫是建湖名人,为了更好地宣传他,于是要把“沿街机关单位、商业综合体、休闲广场等较多,人流量较大”的湖中路,改成“秀夫路”。而现在的秀夫路,则因为从当地的“双湖公园”穿过,“四季常绿、风景秀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集中地”,所以想改成“湖中路”。

红星新闻:“秀夫路”“湖中路”名字互换,陆秀夫会同意吗?

梳理一下可以发现,改名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更好地宣传文化名人,毕竟沿街单位多,人流量较大,改名“秀夫路”的话,名人能见度必然能够提升;二是为了名副其实,一条路从“双湖公园”穿过,叫“湖中路”确实也更说得过去。

但是,根据网友的说法,改名的必要性未必那么充分。现在的湖中路和秀夫路,都在城区繁华地段。秀夫路的人流、车流量都不低,足以发挥名人效应,改名是多此一举。也有网民质疑,今天因为湖中路热闹,所以要改名“秀夫路”。如果明天“××路”更热闹,难道“秀夫路”又要跟着移过去?

何况,路名一对调,所牵涉的所有单位信息都要调整,路牌、门牌一律更换,导航软件全部更新,成本巨大。而这两条路本来相距也不过一公里,地理位置接近,对调后极易产生混淆,对当地人来说相当不便。恐怕陆秀夫重生也不愿意如此折腾。

当地在回复记者的时候也承认“持反对意见的较多”,这是可以想象的。毕竟,改名的目的,是为了一个相对抽象且效果不明朗的“文化效应”。但生活中的麻烦,却扎扎实实地落在当地人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舆论对地名更改往往持谨慎态度。毕竟,改名只需一个文件,但落到现实里,却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连锁反应,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改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理当得到充分论证,并得到当地民众的理解,否则,极容易引发民意反弹。

从当地的考虑来看,其实是希望路名设计能达到一种“最优”,这个初衷可以理解。纸面上的最优,也必须考虑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理当选择一种“从俗就俗”,尊重民众生活、当地传统的“次优”方案。

社会迅速发展,但地名、路名却需要保持稳定性,起到指认地点的效果。这种稳定性,也就注定了路名、地名不会随着发展,亦步亦趋地变成一种理想中的完美状态。

比如重庆就有地名叫“四公里”“五公里”,从现在的角度看,实在难以理解。但从方便民众生活、记录历史沿革的角度看,这种“不完美”是应当被保留并被尊重的。这种“不完美”,其实也构成了城市魅力的一部分。毕竟城市的记忆和烟火气,必然不会是整齐划一的,肯定充满着种种惊喜与意外,城市的韵味也就在对名称的阐释中,自然流露了出来。

在对路名的规划上,公权力应该保持一种谦抑,尊重民众的习惯、传统和乡愁,减少不必要的折腾。毕竟,无论名称规划得如何合理,城市最本质的意义依然是让市民“生活更美好”。如果一个行政行为,被市民认为构成了对这一本质意义的干扰,那么,它究竟该不该执行以及如何执行,都需要深入的检讨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易之

责任编辑:张申

惊呆!国足对手有高中生球员,主帅几天前才首次与球队见面 红星新闻:打一小时电话找不到个真人?“人工客服难接”别成行业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