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未来教师应有足够的人性温度,让学生对美好事物保持期待

日期:05-15
俞敏洪

原标题:俞敏洪:未来教师应有足够的人性温度,让学生对美好事物保持期待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教育是教师从湖里舀一勺水给学生,教师绝不能只有一勺水。”5月15日,在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未来教师发展大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他对未来教师所需素养的认识。

俞敏洪在现场分享了他对未来教师所需素养的认识。主办方供图

俞敏洪在现场分享了他对未来教师所需素养的认识。主办方供图

学生培养目标决定教师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共识

“培养学生的目标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把学生未来打造成什么样子,就需要老师有什么样子。”俞敏洪认为,我们在讨论教师的定位和使命之前,首先应该探讨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而在此方面国家与社会已达成基本共识,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公民素质的方向是特别明确、到位的。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底色,如何对这24个字进行精确定义,决定了中国教育之道的发展方向。”

此外,关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外也有很多可借鉴的理念,如美国的隆·米勒认为,“全人”应该具备智能、情感、身体、社会性、审美、精神性六个基本素质。“对于人的培养,现在国内外可以说有基本的共识,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现实与共识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俞敏洪坦言,现实是较为单一的选拔标准,使人的成长通道变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考量,缺乏可量化的、公平的指标。老师和家长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综合发展。

好老师应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眼光

“视野狭窄的老师,会教出视野狭窄的学生。”俞敏洪指出,当下中国孩子的现状之一是,对于知识(考试)的狭隘、被动获取,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中文学科为例,好的老师可以在教科书基础上对人文素养无限扩展,而现实是,很多老师只是照本宣科。”

俞敏洪认为,作为老师必备的两个本领,一是纵向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打通,二是横向的,拥有给学生纵横捭阖讲解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终身学习”成为新东方对老师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求老师们储备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经济、政治、心理学、社会学等。俞敏洪称,新东方要求教师每年至少读20本书,新东方每年会投入约4000万人民币,给每位老师送10本书。

面向未来,好老师还应具备哪些素养?俞敏洪认为,除了终身学习能力外,老师的创新能力必须到位。“仅仅让孩子习得既有知识、寻找标准答案是毁孩子的行为,任何一个点都应该引发孩子对未来的思考和创新才对。”

另外,俞敏洪强调,教师的国际眼光也很重要。在他看来,人类走向一体化的命运不会改变,面向未来的孩子们也必须拥有全球眼光。此外他提出,心理学知识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

教师责任感要高于对利益的诉求

科技改变教育,最明显的体现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但俞敏洪认为,教育的本质不会因为科技发展而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始终没有改变。

也正因此,俞敏洪在会上再次提出自己的教育观: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国民。“这是培养孩子的三个维度,合在一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完整的人。我十五年前就提出来,到现在没有变过,这跟科技发展没什么关系。”

因此他强调,教师最怕传播错误的知识和错误的价值观。“一堂课,背后是几百上千人的前途,你说每一句话都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在对他人产生影响。”俞敏洪称,改变别人的命运是一件美好而令人兴奋的事情,因此,老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定要高于对利益的诉求。

俞敏洪总结称,对未来老师而言,“要深刻理解祖国需要的未来人才,深刻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保持开放的心态;有足够的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解,并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有足够的对于观点的容纳和分析能力,并将有益的观点和思想传授给学生,尤其是方法论的传授;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并以此影响学生;有足够的进步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并且带领学生共同进步;有足够的人性的温度,让学生沐浴在对美好事物的接纳和期待中。”

新京报记者冯琪

责任编辑:张申

事故车“沦落”为骗子的诈骗工具 北京市司法局领导接12348热线:这事儿我们要一追到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