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艺人比不上一个猪肉佬”!东莞老板却为它放弃了红火的服装生意…
在东莞就有这样一位手艺人
放弃原本红火的服装生意
只为传承四代银壶传统工艺
“佛系”做银壶
说到茶壶,很多人会想到陶瓷、紫砂壶。若是茶席之上,有一把皎洁似月的银壶在侧,便可成为点睛之笔。古人云“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可见银壶价值不凡。
银壶虽小,但大有乾坤。一把银壶的制作,大到壶身,小到盖钮,皆为一锤锤敲打而成,是工匠的呕心之作。
放弃红火生意,耗尽积蓄坚持传承百年工艺
出生在银器世家的丁永红,从事的第一份事业其实是服装。2013年与朋友的一次交流,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有一次朋友邀请他做客,拿出从日本花了十多万元购买的银壶沏茶。听闻银壶高昂的价格后,从小了解银器的丁永红很是诧异,对朋友说:"这工艺我也能做,还能做得比这更好。"然而,朋友却并不相信。
回去后,他一连几天都在思考:银壶这门传统工艺我们国人就能做好,为什么要花高价从国外买呢?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重拾祖辈传统工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银壶的魅力。说做就做,丁永红关掉了经营红火的服装店,选择将银壶作为毕生事业。
创业之初,身边人都不理解。“手艺人比不上一个猪肉佬”,甚至连干了一辈子银器工匠的爷爷也觉得做手艺辛苦没有前途,劝他放弃。
最艰难的时候,丁永红掏空了多年的积蓄。然而,面对多重压力,他始终坚持将传统工艺传承下去的信念,一做就是7年。
一把银壶从原料到成型,需要72道工序,还要经过上万次的锻造敲打,而每一次敲打,都需要百分百的专注与投入。
一把把银壶在他的手中有了生命力,越来越多人被他的作品吸引,更有全国各地的茶友邀请他手工订制银壶。
慢工出细活,一年只做15把壶的“佛系”手艺人
在丁永红的坚持和努力下,如今他的银壶事业已小有规模,有了一批工匠团队和自营工厂,订单也越来越多。
然而,他却坚持“慢”效率的工作态度,尽管成本提高,他还是将订单量控制在一年15-20把,每把工期至少20-30天,并采用“一片造”的制壶方法。
所谓“一片造”就是不用熔接、灌模,完全依靠手工敲打,将银锭慢慢敲打延展成银板,再继续经过上万次捶打和錾刻、打磨、抛光最终成型。
尤其是錾刻这个过程讲究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弧度一次没把控好,那就要前功尽弃重新开始。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慢工出细活,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做出最好的银壶。
“好的东西才能被传承,这也是我做银壶的初衷。”在丁永红看来,传承不仅在于手艺人,有赏识的使用者也很重要,拥有一把就多了一份传承。
传统工艺凝结了先辈们的智慧,小小一把壶,却让人感受其厚重的份量。它不仅是一件器物,更是工匠经历千锤百炼,对传统工艺传承的精神载体。
在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道路上,有许多像丁永红这样的手艺人,默默无闻,坚守初心,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