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不开的菜市场和它背后的2000万家庭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明明人们离不开,却常常忽视了它的重要性,那些深入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事物得算一个。比如空气、比如自来水,再比如——菜市场。
还记得去年疫情肆虐时,有一张图曾在网上广为流传。图片里,一个7岁的小姑娘,坐在父母菜市场摊位的案板下面上网课,案板之上,则是正在为生活打拼的妈妈。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样,对于众多菜场商户来说,一方小小的摊位,就是他们生活开始的地方。菜场这样的城市民生基础设施来说,它的去留不仅关系着老百姓们如何买的问题,也关系着千万个家庭如何生活的问题。用数字化升级它,远比用任何方式替代它更值得被考虑。
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菜市场并不符合新一代人群的消费需求,甚至有人觉得它应该被超市或者其他新的零售业态取代,但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早就已经离不开菜市场,以及它背后的巨大价值和民生意义。
根据不少来自第三方报告数据,尽管菜市场在一二线城市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程度较低,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它们仍然占到了70%以上的份额,整体规模达到了近5万亿,并且在未来5-10年里,都会是人们生鲜购物绝对的主流渠道。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39397个菜市场。以每一个菜场平均100-200个摊位,这些摊位背后还有与他们相连的农村菜农、中间商、货运司机等等,近4万个菜场背后,是2000万个家庭的生活。
前几天,笔者看到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在采访中提到,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做极速达的线上超市,公司打算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做菜场。他的判断是,菜场仍然是下沉城市生鲜购买的主流渠道,社区也需要有温度、有烟火气的业态。
徐正坚信菜场可以变得更好,用的办法则是用创业以来积累的数字化能力改造菜市场,并且推动菜场业态迭代,成为一个包括食物、餐饮、教育、服务、健康护理在内的社区Mall。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数字化后的菜场会是什么样子:
它的硬件设施可以有统一的升级,有科学规划的摊位,有摆放整齐的果蔬肉蛋,有先进的排水排污设施,有亮堂的灯光照明,从而一改人们对菜市场体验不佳的老印象,让老百姓买菜更加舒心。
它的管理可以从传统的人力监管升级到大数据智能监管,那些人为管控时很难完全掌控的食品安全、人防安全、食品溯源、商户管理等因此有了更高效的抓手,人们在菜场买菜也因此更加安心。
而对那些靠菜场营生的摊贩来说,数字化也能让他们有更高的经营效率。
试想一下,在过去几年里,因为资金补贴入局,菜场多多少少被“截流”,商户们的收入也可能有所减少。
如果菜场可以被数字化改造,这些商户也能被数字化赋能。有了线上的引流,他们就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更多的用户;有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系统,他们在选品、进货、定价、控损上就能做出更精准的决策;那些善用数字化工具的菜场经营者,甚至可以为商户们提供在供应链、仓储物流、活动营销上的帮助。不但在菜场卖菜从此升级成了脑力活儿,商户也能有更多的收益。
就业、民生无小事。就像徐正说的那样,小小的菜市场里,其实也孕育着大机遇。而我们能否把握住这个机遇,将最终关乎到2000多万个家庭。
期待数字化改造能够重新赋予菜市场更顽强的生命力,能够让那些为生活打拼的人们收获更多。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