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以推动全国少年法庭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最高法还公布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一起尤为引起关注:持刀抢劫三部手机的少年犯,最终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
这起案件由北京市海淀法院办理,而海淀法院也是本市首批成立少年法庭的法院,自1987年至今已经30多年。30多年来,从“法官妈妈”尚秀云开始,每一名少年法官都在用责任与真情,帮助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化解着“成长的烦恼”……
跟踪帮教抢手机的少年考上了大学
最高法通报的案情比较简单,实际上,这起案件耗费了主审法官秦硕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她对于案件的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第一次接触小李(化名),就觉得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担任班长,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好,几乎没有缺点……”
在秦硕真诚又温暖的询问下,小李说出了自己犯罪的原因。“我当时没有想过伤害被害人,也没想过我的行为会给他们造成什么损失,我只想向父母证明:不上大学,我也能养活自己。”小李此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以为只是抢了3部手机和一些现金,总共价值1千多元,赔礼道歉就行,但在我国,抢劫是重罪,起刑便是3年。
小李继续说着,因为父母都很优秀,自己从小也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父亲每天晚上要和小李探讨时事、军事、国际关系……培养小李的眼界和分析能力;母亲重点照顾小李的生活和学习。
“我很羡慕同学,他们的父母会问孩子‘晚上想吃什么’,我的父母和我很多时候就是三个人各自安静地看书。”
这种压抑,总要爆发。
高三的时候,小李一次在看电视节目,准备晚上和父亲讨论,结果母亲回家看到他在看电视,埋怨道:“还看电视,考不上大学,没人养你。”
这句话点燃了小李的怒火,委屈、愤懑,冲昏了小李的头脑,他计划了一次疯狂的行为,深夜离家出走,持刀走进了一所离家最近的大学实施抢劫……
了解案件的始末后,秦硕确定了“挽救”的思路。
秦硕首先让小李认识到了他行为的严重性,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所以一定要知道法律底线在哪里。
随后,秦硕把小李真实的想法转述给了小李的父母。“你们想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我能理解,但首先,你们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父母最直接的爱,需要家庭的温暖。”秦硕告诉二人,亲子关系要以温暖的感情为载体,而不是冰冷的压力。父母表示,一定会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小李取保候审重返家庭与学校,父母改变了家庭氛围,学校也让他在最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找回自己。高考时,小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
安排好了一切,法院也做出判决,决定依法从轻处罚,判处小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六千元。
这一非实刑判决,更为小李重回正途亮起“绿灯”。
故事至此并没有结束,小李在缓刑考验期内,与父母关系仍出现了波动,在校期间,也有一些自卑和迷茫的想法。秦硕一直在跟踪帮教,帮助小李疏导情绪,也督促父母改变态度,缓和家庭关系,帮助小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的小李已经留学归国,但他仍和秦硕保持着联系。
“我们少年法官的帮教是‘终身制’,只要小被告们需要,我们永远都在。”这是秦硕代表少年法官做出的承诺。
心理疏导安抚两个受伤的家庭
小孩打架,看似平常事,但要是闹到法院,那就是两个敌对的家庭彼此不依不饶了。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如果处理不当,更会让两个家庭承受难以愈合的伤痛——这是王丽娟法官多年审判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经验之谈。
“这个时候,法官最重要是做好双方心理疏导工作,弥合受害人和加害者不同的创伤。”
王丽娟审理过这样一起刑事案件,中学生王童(化名)因扎伤同校的梁杰(化名)被公诉至法院,同时,梁杰的父母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要求王童家拿出50万元赔偿款。
“是我打的人,但是对方先动的手。”王童告诉王丽娟,自己去找朋友,结果遇到梁杰带着十几个人,把自己和朋友带到一个小区里,梁杰仗着人多,欺负他们,自己不服,结果梁杰先动手打人。当时,王童正好带着刀,斗殴过程中,刺伤梁杰并致其重伤。
“他们仗势欺人,我是为朋友出头。”虽然承认犯罪,但王童认为自己是“讲义气”。
“帮派似的哥们义气并不是友谊,真正的友谊,应该促使两个朋友在正确的道路上携手进步……”王丽娟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纠正着王童的是非观。
“你再想想,被你打伤的少年,和你同岁,也有着美好的未来,可因为你的冲动,他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在王丽娟的教导下,王童流下了悔恨的眼泪,“是我错了,求您帮我说句对不起吧!”
王童的悔改也改变了自己的父母,在后续和王丽娟沟通时,他们不再喊冤,可提出确实没有能力赔偿50万元,“我们愿意尽一切努力,弥补给对方孩子造成的伤害!”
王丽娟把王童真诚的道歉带给了梁杰和其家人,但梁杰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打算“放过”王童。
“如果是你孩子被扎成重伤,你能原谅吗?”梁杰的父母质问王丽娟。
虽然有些话不好听,但王丽娟一直引导着梁杰的父母倾诉因孩子被扎成重伤后的痛苦和愤怒的情绪。
当梁杰的父母发泄完,王丽娟缓缓开口:“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想问一下,先打人的是您的孩子,如果您二位非要‘大获全胜’,那么传递给孩子一个什么信号?他没有错?以后还能这样?如果还这样,会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王丽娟告诉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在审判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分出输赢更重要。
又分别经过几次谈话,王丽娟组织双方坐了下来。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父母,认真探讨起来各自的教育问题。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梁杰的父母不再“漫天要价”,根据实际损失,要求王童一方赔偿15万元,并表示原谅王童;王童父母则以最短时间赔偿损失,并再次致歉。
赔偿在刑事部分开庭前便履行完毕。在对被告人量刑时,法庭充分考虑了这一情况,同时因王童有自首情节,正在学校读书,一贯表现较好,得到被害人及家属的谅解,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在王童适用缓刑期间,法官继续对其跟踪帮教,针对他因本案产生的心理困惑,及时请专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他能够积极向上地度过高中三年的生活,最终在高考中,以595分的成绩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另一方面,由于赔偿金及时到位,梁杰在伤情恢复后出国发展,当了一名职业模特,走上了国际T台。
王丽娟,把功夫用在了庭审之外,终于,抚平了两个家庭的伤痛。
社会观护孩童时隔两年再次感受到母爱
“妈妈……”当4岁的小明(化名)怯怯地说出这两个字,田雨(化名)一时间泪流满面——为了这声“妈妈”,她已经等了两年。此时,她最感谢的就是张莹法官。
王华(化名)与田雨原是夫妻关系,生育一子小明。小明2岁时,双方经法院判决离婚,判令小明由田雨抚养,但王华拒绝小明与田雨相见,致使田雨空有抚养权。
离婚2年后,王华更以离异后孩子始终与其共同生活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
该案由张莹主审。
“争夺抚养权,是少年法庭最常见的民事纠纷,但令人心痛的是,很多父母打官司时都只想到自己,根本不为孩子今后成长考虑。”
这起案件也不例外,张莹初步审查发现,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矛盾远非一纸判决所能解决。在多次沟通、征得双方同意后,张莹启动了社会观护机制,即由第三方、中立的司法社工作为观护员,通过亲职教育,以孩子的福祉为最大考虑,尽可能化解矛盾。
观护期间,观护员与王华、田雨电话、微信沟通20余次,多次到双方家中面谈,并到小明就读的幼儿园进行走访。
调查发现,田雨有探视孩子的强烈愿望,而王华则试图永久隔断母子联系。
面对王华的错误想法,法官和观护员并未一味指责,而是耐心倾听其真实想法,在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基础上,融入亲职教育。
观护员上门走访中发现,王华买了很多育儿指导书籍,说明其很注重对小明的教育,观护员趁机以“剥夺母爱”的做法会影响小明人格健全为切入点,让王华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爱的呵护,而他的选择会对儿子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经过不懈努力,王华同意开庭前由法院安排小明与田雨进行一次会面。
鉴于母子长期未见,为避免田雨情绪过于激动,张莹展示了家访时给小明拍的照片,帮助她缓冲见到孩子带来的心理冲击,并再三提醒她做好循序渐进的思想准备,避免发生抢夺孩子等过激举动。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田雨第一次在公园探视了小明。此次具有“破冰”意义的探视,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王华和田雨的关系,法官与观护员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王华反思其不当之处。
最终,王华撤回起诉。小明也已经和田雨相认,王华和田雨还承诺,今后会从最有利于小明成长角度考虑问题,不再把大人的矛盾压在孩子身上。
如今,海淀法院少年法庭不再是单纯的审判之地,它有时是家长课堂,除了法官外,心理学者、教育专家会定期来这里,从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青春期心理、儿童教育学等方面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它有时又会变成舞台,上演一幕幕亲子剧,法官和专家在法庭上引入体验式“小游戏”,由失足少年和家长共同“闯关”,帮助双方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从而引导双方反思。
30多年中,近7000名失足少年经过少年法庭这个“特殊课堂”的洗礼,大多数孩子重归正途,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其中,百余人考上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院校,400余人进入各类职业院校,非监禁刑再犯率低于0.5%,70余名涉诉困境少年还获得判后救助资金,重新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就像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时说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秦硕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加关心、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携手同心,共同守护好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