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事儿|农村剩男配城市剩女?舆论热议:群体不同,如何强凑
“城市‘剩女’多,农村‘剩男’多,要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让城市女青年不把农村视为畏途。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可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解决一些性别‘结构’难题。”最近,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吴修明提出一则建议成为热点话题。
他举例称,比如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也可以牵头组织跨区域“鹊桥相会”。
值得一提的是,吴修明是在探讨“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时阐述上述观点的,他也坦承,从长远看,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才是治本之策。不过,吴修明有关剩男剩女的言论一出,随即引发舆论反弹。
四川在线2月18日刊发的文章分析,城市剩女多,主要是“主动剩”的,她们之中有些人是不想结婚,或是不想凑合着结婚,她们能够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对于婚姻不那么执著。主动当“剩女”的可能眼光不低,面对农村剩男,可能不是那么来电。
文章称,像专家建议的,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解决一些性别“结构”难题,如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也可以牵头组织跨区域“鹊桥相会”。这可能不太成功。不知道建设的专家是怎么想的。似乎不如网友的“智慧”:有网友认为:“专家怎么跟我闺女去花卉市场买小乌龟似的啊,反复叮嘱我说买一只公乌龟买一只母乌龟,这样就能配两口子。婚恋是你纸面一算账,‘甲村五个剩男、乙市五个单身女,所以能结成五对夫妻’这种算算术的事吗?”专家真不如网友说得“通透”。
在文章作者看来,“农村剩男”需要农村的视角去解决,“城市剩女”需要城市的视角去解决。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况且,解决“剩男”和“剩女”不是想解决就能够解决的,只能通过一些措施去推动。即便是父母强加于孩子通过相亲的方式解决,也未必成功。有的人相亲只是为骗骗父母,甚至男女双方“合谋”一起欺骗自己的父母。对于“剩男”和“剩女”无妨宽容一些,应该允许一些人可以不结婚。观念和思维打开了。“剩男”和“剩女”也不是那么难以容忍了。的确,即便全中国都和上海、深圳一样发达,也总会有一些人“单着”。经济从来都不是解决“剩男”和“剩女”的好办法。
2月14日以来,吴修明的建议持续引发关注。
同在2月18日,南方周末网站文章指出,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剩男的现象,而社会阶层分化情况下的婚姻观念导致了城市剩女的现象。虽然都是“剩”,却是两个迥然不同、没有交集的群体,谁也不能“牵头组织”把他们强凑在一起。
另外,德州新闻网评论提出,一般来说,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才是个大问题。身处不同段位、生活没有交集、“三观”迥异的两类人群,走在一起的可能性实在太小,“拉郎配”只是一厢情愿。
文章称,农村剩男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性别比失衡只是其中之一。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农村男青年毫无竞争优势,并由此造成了“婚姻梯度挤压”现象——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去别的地区择偶,“城里哥找乡下妹”,最终导致越不发达的地区彩礼越高、娶妻越难。
城市剩女现象则主要是观念变化、个人选择、自然而然的产物。城市女性对责任、幸福、婚嫁等问题有着全新的认识,比如一些高知女性倾向于晚婚晚育,甚至不把婚姻当成人生唯一选择,社会对此也越来越包容。即使城乡在经济水平等方面不存在差距,城市剩女现象也无法消失。换言之,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意义重大,但别奢望以此解决剩男剩女问题。
文章还呼吁,尽管“农村剩男向城市输出”的建议不靠谱,网友们也没必要得理不饶人,更不应借机宣泄情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是如何整治农村天价彩礼,为全面乡村振兴铲除障碍,而不是声讨这位天真的专家。在一些农村地区,娶妻必备的车、房、彩礼等新“三大件”花费竟飙涨到上百万元,令人咋舌。此外,城市剩女背后可能存在的“低欲望”问题也值得警惕。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