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次生灾害":口罩拯救了我们 却在杀死它们

日期:02-15
口罩新冠肺炎

原标题:新冠疫情的“次生灾害”:口罩拯救了我们,却在杀死它们

新冠疫情期间,小小的口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口罩使用后随意的丢弃,却正对野生动物们造成致死性威胁。在人行道旁、水道上、海滩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废弃的一次性口罩。

这些薄薄的保护性材料,虽然仅供人类佩戴一次,却要花费数百年才能降解,鸟类和海洋生物如今都落入了那些废弃口罩的陷阱。

↑随意丢弃的口罩形成环境污染图据法新社

↑随意丢弃的口罩形成环境污染图据法新社

2020年,包括口罩、手套等在内的疫情期间防护装备给海洋额外增加了数千吨塑料污染。微塑料已经污染了整个地球,进入了食物链,甚至在人体、胎盘内出现,可能造就出“赛博朋克式”婴儿……

拯救人类生命,却成野生动物的致死性威胁

去年7月,BBC新闻曾报道,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切尔姆斯福德,一只海鸥的双脚被一只一次性口罩缠住,走路艰难。等到人们再次发现它的时候,这只海鸥已经只能跌跌撞撞前行,“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动都不动一下”。

↑在英国,被缠住双脚的海鸥图据BBC

↑在英国,被缠住双脚的海鸥图据BBC

慈善组织RSPCA工作人员亚当·琼斯发现,口罩已经在海鸥的脚上缠得越来越紧,脚关节已经肿胀,疼痛,这只海鸥甚至没法飞起来。

“我担心的是,戴口罩成为常态之后,这只海鸥可能只是未来将出现的众多(动物)受害者的一个开始而已。”RSPCA呼吁人们负责地处理使用过的PPE制品(即个人防护用品)。

口罩正在成为野生动物的致死性威胁。巴西的环保人士发现了一只胃里装着口罩的企鹅尸体;美国迈阿密的海边,一只河豚被口罩缠绕致死;地中海附近的一个盐水礁湖里,一只螃蟹也落入口罩陷阱致死;吉隆坡郊外山里,一只猴子竟然当食物一样嚼起了口罩。对这只小小的猴子来说,口罩很可能令其窒息。

↑吉隆坡郊外的猴子嚼着口罩图据法新社

↑吉隆坡郊外的猴子嚼着口罩图据法新社

“口罩短期内不会消失,但当我们扔掉它们的时候,这些东西就能破坏环境和那些同我们共享这个地球的动物。”动物权益保护组织PETA的工作人员阿什利·弗鲁诺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

最大的威胁则是在水里。绿色组织警告道,一大波废弃口罩、乳胶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正在进入已经被大量污染的海洋与河流。据环保组织OceansAsia数据,2020年,超过15亿只口罩进入了海洋,等于给海洋额外增加了6200吨塑料污染。

环保人士呼吁,人们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负责任地丢弃口罩,记得剪断绳子,减少动物被困的风险。OceansAsia也呼吁各国政府提高胡乱丢弃口罩的罚款。

新研究称微塑料污染被严重低估

微塑料,海洋中的“PM2.5”,其影响因防护用品的大量流入更令人堪忧。美国环保组织Ocean Conservancy首席科学家乔治·雷纳德指出,口罩和手套等制品在环境里分解后,它们会形成越来越小的微塑料颗粒,它们会进入食物链,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对于海洋生物来说“尤其成问题”。

新冠疫情的

↑科学家此前研究显示,塑料茶包包含大量微塑料,而其材质与普通医用外科口罩使用的熔喷布同为聚丙烯图据BBC

红星新闻此前援引《纽约时报》报道,人类每年平均制造800万吨塑料废物。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等不及降解,它们很快就碎裂成了被称为“微塑料”的微小碎片,无处不在:海平面以下四五公里,极圈的海冰里,瑞士的高山上,水龙头里,鱼类体内,甚至你桌上的啤酒和盐罐里……

海洋里,多达114种水生物种的体内都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表明,这些生物和塑料的遭遇,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都不可避免地吃进了各种塑料。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

据英国《卫报》在去年5月的报道,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教授佩妮·林德克指出,现在估计的海洋中的微塑料浓度是“被严重低估的”。林德克教授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发表新研究数据显示,在一些水域,微塑料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浮游生物的数量。而浮游生物原本是地球上数量最丰富的物种。

↑此前在北极海水中发现的塑料碎片图据BBC

↑此前在北极海水中发现的塑料碎片图据BBC

林德克教授指出,这只是改进了测量方式后的结果,而实际的微塑料数量“甚至可能更为巨大”。面对微塑料污染,陆地上的野生动物也不可能幸免。另一份新研究指出,飞鸟因为吃入水生的昆虫,每天都摄入成百上千的微塑料颗粒。

微塑料已经污染了整个地球,进入了食物链。

微塑料进入人体,现“赛博朋克式”婴儿

面对遍布全球的微塑料污染威胁,人类自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吃进、喝进微塑料。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人体内,甚至婴儿胎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2018年10月,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的学会上发布了一项研究,首次确认在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中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据CNN报道,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此外,这些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学物。

“当浓度足够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中的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弗兰克·凯里称。而大体积微塑料还存在更大的威胁,它们可能在人体内留下相关化学污染,并且在人体组织内逐渐累计起来。

此外,据“科学警告(ScienceAlert)”网站2020年12月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婴儿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可能携带对胎儿造成长期损害或破坏其免疫系统发育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婴儿就像“赛博朋克式”婴儿,不再单纯由人类细胞组成,而是生物和无机物的混合体。据外媒报道,微塑料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包括减缓胎儿生长,或影响儿童的基因表达方式,导致发育变化等等。

红星新闻记者林容

牛年春节 北京延庆首现“海陀戴雪” 春节期间如何吃好喝好身体好?来看这份健康指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