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说五年大飞跃,在每一个数字中见证健康幸福的东莞!
“十三五”时期是东莞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年:东莞卫生健康系统高质量完成10项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夺得“单打冠军”11项,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直优秀单位”,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这五年,东莞卫生健康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保卫东莞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舍生忘死,奋斗不止;东莞卫生健康人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个个扎实的数字,见证的是东莞白衣战士走过的每一步路。
医疗卫生资源大幅提升
◎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数达3154个、3.4万张、2.2万人、2.8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41%、23%、37%、41%。
◎国家级重点专科(含中医,下同)4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50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62个,分别比2015年增加18个、119个。
◎医学研究所增至9所,建成区域消毒供应中心6个。
◎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市儿童医院新大楼、市中心血站新大楼、东坑医院护理院(养护中心)、洪梅医院护理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启用。
◎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启动建设高水平医院,5所区域中心医院揭牌,引进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共建现代化三甲医院。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
◎全市建成39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9类)经费补助标准保持比全省标准高10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84.1元。
◎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6个全科医生实训中心,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3人,比2015年增长83%。
◎全市组建医联体76个,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参与组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铺开,拓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签约服务费绩效分配,累计签约服务包222万个。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78万份,建档率达92.75%。
◎五年来全市基层门诊量占比保持在40%以上,“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深化综合医改取得攻坚突破
◎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补助累计约11.36亿元。
◎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和医用耗材加成政策,在深圳药品供应平台实施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药品,药品价格实际综合降幅达18%。
◎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医务人员待遇稳步提升。
◎全民健康信息化总体框架基本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取得积极成效,信息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018年东莞市被国务院办公厅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市”通报表扬和督查激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二名。
◎社会办医经验当选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全民健康管理实现重大转变
◎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维持较低水平,病例数比2015年下降8.06%,死亡率下降23.81%。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个。连续29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艾滋病、结核病防控有力,登革热、H7N9、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埃博拉等疫情防控科学有效。
◎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为35.6万名学生免费实施窝沟封闭,为32.09万名学龄前儿童免费局部涂氟。
◎顺利通过第三、四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8个镇全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
◎“银龄安康行动”统保累计122.7万人次,累计投入保费3489.6万元。
东莞先后成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设立医养结合机构和安宁疗护试点单位。
◎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82.72岁,比2015年增加2.5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7.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34个百分点。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10万和1.89‰,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地区)水平。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
◎强化人才培养,评选出“名医”198名、医学领军人才14名、医学学科带头人114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61名、医学学科骨干2147名。
◎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人才12名。
◎加强人才激励,设立专项资金,五年补助8002万元。
◎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引进人才,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415名。引进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2个,共补助1000万元。
◎加强人才评价,通过卫生专业技术、执业医师和护士执业等资格考试2.97万人,通过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4391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408人,专科护理培训951人。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速推进
◎出台《东莞市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0)》。
◎市中医院通过三甲复审,大岭山医院升级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市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成立,全市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中医馆建设。
◎打造一批国家、省、市中医重点专科。
◎全市有省名中医9名,国家、省、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50个,名中医师承项目75项。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毫火针疗法推广培训中心。
◎全市中医医疗机构达271家,床位2802张,分别比2015年增长188%、80%,中医诊疗量为560.9万人次、住院量为7.8万人次,分别比2015年增长31%、120%。
计划生育服务顺利转型发展
◎“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有序实施,全市年均自然增长率10.63‰,出生人口性别比105.98,生育势能有序释放,实现人口高质量均衡发展。
◎家庭发展支持体系不断健全,计划生育养老奖励金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1500元和1200元,累计发放5.28亿元。
◎实现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
◎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东莞被国家评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16-201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优秀单位”。
东莞卫生健康形象焕然一新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构筑起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大宣传格局,每年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超过千篇。
◎局官微影响力全面提升,稳居全市政务官微排行前三名,形成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为核心发布,其他媒介同频共振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创新推出《说医不二》《名医来啦》《莞医诊疗室》等健康科普品牌,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疫情期间积极策划“三个专题”报道,展开“四有宣传”,总阅读量超32亿,冯嘉蕙等系列暖心故事名扬海外。
◎突出典型引领,评出100名“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由“最美医护”为基底组成的“最美天使志愿服务队”开展系列医疗帮扶活动,志愿服务精神撒播祖国的大江南北,“最美精神”在系统内外实现双循环。
争先创优凝聚强大正能量
◎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扩大镇级管理权限。
◎持续推进实施“黑名单”公示制度。实施以案促管,在监督执法领域引入末位淘汰制。全市铺开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顺利收官,协力侦破首起卫生领域恶势力犯罪案件,行业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成功创建13个市直机关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7个市直机关规范化建设先进党支部、2个“精品示范点”、3个“共产党员先锋岗”优秀示范岗。
◎创新开展16期“我的故事我来讲”党建主题品牌活动。
◎创建全系统首个全国文明单位、8个广东省文明单位、26个市文明标兵单位、35个市文明单位。
◎814名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援助非洲、西藏、新疆、云南昭通等地,深入一线开展帮扶服务,扎实做好“传、帮、带”,打造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