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是首个将混检用于大型筛查的城市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晨玮)近期,国内出现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多地开展一定区域内的全员核酸检测,这也是最为有效且全面了解疫情形势的办法。
在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检测任务?这种方法能保证准确性吗?日前,武汉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龚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5月,武汉曾踏出极具开创性的一步,首次将拭子混检经验用于大型筛查工作,最终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近千万采样量与检测量。
科学的手段是同步提升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龚洁介绍,要在“十天大会战”的时间内,完成接近千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依靠单检的方法是无法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全民检测周期拉得越长也意味着越不安全”。
国际上曾将拭子混检的方法用在流感等传染病检测上,但未有在大范围人群使用,因此,对于采用混样检测方法曾有质疑的声音,但当时并无可借鉴的模式。
据介绍,当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了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技术攻关,专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了多批次小样本实验,用各种混检方法进行测试和比较,研制出武汉适宜的新冠核酸混样(湿混)筛查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法。
龚洁解释,采用“湿混”法,一旦发现阳性结果,需要复检,不需要进行二次采样,老百姓也更容易接受。如果检测工作中出现问题,系统误差可控性更强,利于管理部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同时,“湿混”法对试剂和耗材没有特别要求。
究竟选择几个样本开展混合检测,也是难点。在尽量保证实验结果敏感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老百姓的接受度、检测任务量、成本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单次混检不超过5个样本的混检方案。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混样检测的准确性,针对当时有疫情发生的小区(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小区、各区认定的不适合混检的人群,均未采用混样检测方法。
除了划定不适用混检的特殊人群,还组织了专家对参加混检的机构进行论证,以进行质量控制。
在试验过程中,也采取了放宽检出限、按照1.25%的比例进行平行单检等措施,保证了筛查可疑阳性样本混合样本,然后进行单检,从而降低了漏检发生的可能性。
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市临床检验中心牵头,组织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市疾控中心进行预实验,来自市疾控中心、武汉地区检验专家参与了方案修改和论证,最终,该方案也通过了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的领域专家的论证。
此外,迅速组建起专家组,对所有申请参加混检工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评估,着重评估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最终,经省、市专家反复论证后达成共识,40家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2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参与检测,完成了近似不可能的任务:日检测量可超百万人次。
2020年6月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情况:截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没有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的情况。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如果除去6岁以下儿童人数,武汉市核酸检测做到了全覆盖,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一件事。
在武汉首次将拭子混检经验用于大型筛查工作后,混检技术为其他城市的核酸大筛查工作及国家制定混检技术方案提供了技术参考,成为疫情防控工作“武汉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