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区房凶猛!长沙暂停集团化办学,有楼盘失去名校光环后遭遇退房风波
摘要:突然的变化引发购房者的不满,不少人要求退房。
日前有报道称,深圳一天价学区房的单价高达32万元/㎡,一套房龄超25年、44㎡的小户型老旧房成交价达1420万元。其中,名校加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虽然是让人听起来心惊肉跳的个案,反映的却是多地学区房价格出现大幅异动的现象。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走访湖南长沙多个楼盘,发现在暂停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长沙楼市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学区房价格一路猛涨
2020年,上海学区房价格涨幅不小。一位上海市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2020年6月份买了一套学区房,价格为7万元/㎡,比附近的非学区房高出2万元/㎡。短短半年后,已经涨到9万元/㎡。1月19日,该市民说,华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附近的楼盘半年多从12万元/㎡上涨至18万元/㎡。
不管是深圳还是上海,还是长沙这样的二线城市,学区房都是诸多购房者追捧的对象。
今年8月,阿里法拍网上成交了两套湖南长沙八方小区的法拍房,成交总价分别为442万元和433万元,其中一套出价次数高达155次,单价达到了3.25万元/㎡,创下新高。
《三湘都市报》报道,从拍卖图片展示来看,房子装修比较陈旧,面积也仅有100多平方米,但为何能拍出如此高的价格?当地业内人士分析,长沙市实验小学、长郡双语中学的双学位,或许能给出答案。
该报道还援引贝壳研究院数据称,2020年10月,长沙二手房成交单价前10名中,7名出自钰龙天下小区,前2名分别是同区域的八方小区和长房和园,而这些大多为学区房。
为了房子好卖,各新盘推盘之时,名校傍身堪称标配。在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被称为“四大名校”,而“四大名校”对应的长郡教育集团、雅礼教育集团、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和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这四大教育集团,成为长沙家长们热捧的对象,近年来扩张迅猛。
2020年12月,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近5年,长沙新增品牌学校200多所,全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段优质教育学校覆盖率达到75%。
各大教育集团不断量产“名校”,挂牌、合作、托管,使得长沙有一种“名校遍地”的感觉。
长沙暂停集团化办学,有楼盘失去名校光环后遭遇退房风波
从2021年1月1日起,“名校遍地”的情况将要大缩水。长沙市教育局发布的2020年97号文放了大招:暂停长沙优质学校托管市外中小学(幼儿园)的审批;暂停公办学校托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审批;暂停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跨学段合作办学的审批;所有中学托管的小学,从2021年起全部退出集团化管理;限定集团化办学范围。每所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在同一区县(市)限设一所合作学校。各区县(市)教育局不得设立合作学校分校。
在“10所分校”“一区一校”这两道红线之下,长沙“四大名校”已经基本饱和,扩张空间所剩无几,有些还需要收缩战线。
据公开数据,长郡教育集团在长沙的初中已有31所(含规划和建设),其中,公办初中24所,民办初中7所。雅礼教育集团有公办初中20所(含规划和建设),民办初中2所。
如此一来,一些原本挂牌、托管等学校附近的楼盘,未来房产的升值空间有了不确定性,有不少业主提出退房诉求。
位于梅溪湖二期地块的两个楼盘——招商华发依云曦城和越秀亲爱里首当其冲。
梅溪湖是近年来长沙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梅溪湖一期已经引入不少名校,房价坚挺;梅溪湖二期处于开发前期阶段,按照原规划,梅溪湖二期将引入四大名校之一。
长沙发布集团化办学教育新政之后,在越秀亲爱里,有置业顾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小学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中下旬完工,目前没有确定托管学校,具体情况得等教育局公示。
突然的变化引发购房者的不满,不少人要求退房。
其实,购买所谓的学区房、学位房可能“变脸”的风险一直存在。早在6年前,梅溪湖一期的金茂广场、金茂悦、中建梅溪湖中心、惠天然梅岭国际、天祥水晶湾、达美溪湖湾等6楼盘的业主就曾集体维权,原因是开发商承诺的师大附中、长郡等名校的学位未曾落实。
如今,这些楼盘已经成为长沙的优质学区房。
2018年,因学位权益争议,长沙望城区的长郡月亮岛附近一些楼盘同样而引发维权。当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一些楼盘如润和小区、金地自在城等宣传买房就可以入读长郡月亮岛学校,有的楼盘甚至还公开张贴望城区教育局的文件,签订就读确认书。即便如此,还是有业主反映,买房时宣传的长郡月亮岛中学取消了学位政策,必须参加学区摇号,因此就读学校变更成了其他的学校。
作为全国公开表扬的“反炒房”模范生,此前,已经有深圳、东莞等城市带队来长沙学习“反炒房”。1月18日,《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民互动”栏目有留言说,“我建议上海也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看齐深圳、浙江、长沙等地的限购政策;政策倾向无房的刚需、多年限卖、经营贷限制等等。请不要再助长房地产的歪风。”
这一次,长沙教育政策调整,对本地楼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会不会再次成为全国效仿的对象呢?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