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男子三年每天火锅撸串险丧命医生:不能过于偏爱重口味
在成都吃货心中,火锅、串串、烧烤这三大美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嘴,35岁的王建(化名)三年来几乎每晚都吃火锅、串串、烧烤,结果把自己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王建做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手术,手术长达10个小时。他体重210斤,6个医护才能把他搬下手术台。
回想起几天前的经历,他说自己有些后怕,“谢谢医生救我一命,我出院后一定不再吃重口味,好好减肥、健康生活。”
夜夜吃火锅串串烧烤
男子长到210斤
2020年11月20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病房。王建的妻子陈娇(化名)讲述,原本健壮的丈夫因为吃火锅、串串、烧烤,差点把命交代了。
陈娇介绍,他们一家3年前到成都谋生。到成都后,一家人喜欢上成都“重口味”的美食,原本清淡的饮食,变得“越来越重”。尤其是丈夫王建,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在晚上十一点左右呼朋唤友,一起吃火锅,撸串串、烧烤,有时还配点小酒。
火锅这样重口味的食物,被两口子当作晚饭吃了三年。“一天之中,我们晚饭吃得最多,早上和中午只是随便吃点,有时候直接不吃。”陈娇说,他们以前是跑货车的,习惯了熬夜,几乎每天都是十一点左右吃晚饭,凌晨一两点睡觉。
这些年来,王建的体重飙升到210斤,陈娇也胖到140斤。
体内“定时炸弹”爆炸
10小时生死拉锯
几天前,王建照常吃完火锅回家,时间已经是半夜。他因琐事和妻子拌了两句嘴,怒气冲冲边搬东西,边继续拌嘴,忽然喘不上气,胸口剧痛,后背好像被揪成一团,躺了10分钟,越来越难受。在妻子陪伴下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当时王建脸色惨白,呼吸急促,经检查是“主动脉夹层”。
心外科ICU医生陈雪解释,“主动脉夹层”就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简单说就是血管内壁出现裂口,在高压血流持续冲击下,撕裂内膜和中膜,形成血管壁夹层。主动脉夹层起病很急,进展也很快,像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样,是导致猝死的常见病因。死亡率以小时计,不断攀升。
病情恶化迅速,王建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紧急被送进心外科手术室,急症抢救。术中王建体外循环下心跳停止近3小时,医生用人工血管代替他破裂的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并千方百计保留了自体主动脉瓣膜。历经12个小时和死神的拉锯战,王建的生命终于保住了。
术后,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没吃饭,也没上过厕所的医护人员开始转运王建。因为王建体重太重,6个医护人员使出吃奶的劲,才把他搬下手术台,送到心脏外科ICU。
患者术后送到心外科ICU继续治疗
当晚,王建渐渐恢复了清醒。第二天拔除了气管插管。但因体重过重,继发出现了坠积性肺不张,氧合指标下降,体温也随之升高。科室随即启动了院内多学科会诊,药学、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血液科、营养科……根据病情出谋划策,从多学科角度为病人保驾护航。
医务人员不顾劳累,带着氧气瓶、便携呼吸机转运至CT室进行检查,其间每次挪动病人都需要7-8名医护配合。特别的是因为坠积性肺不张,需要改变体位进行带呼吸机俯卧位通气,将周身管道众多的大体重病人翻个个,难度可想而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经过三天的努力,坠积性肺炎改善了,病人转危为安。
术后针灸
心外科医护每天根据检查和监护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抗生素升级、降档,肠外营养改肠内、腹部针灸、肢体活动按摩、家人搀扶下床活动……病人终于康复出院。家属在陪护的过程中,深深了解医护们所做的辛苦努力,为表心意,送上了感谢的锦旗。
病人康复出院为医护人员送来了感谢的锦旗
心外科主任欧阳辉说:这位大体重病人的康复,我们医护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欣慰的是他以后的生活质量和正常人无异。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低龄的高血压患者增多,但自身对高血压的忽视,造成了“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增高,很多年轻的病人因此而“猝死”。这位病人幸运地得救了,但是呼吁每个人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年一次常规体检,重视高血压的防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类似“夹层动脉瘤”的致死和致残率。
重口一时爽
一直重口医院躺!
得知丈夫刚从“鬼门关”回来,妻子陈娇比谁都激动,同时也为他俩之前的“重口味”后悔不已。
陈娇说,王建从小身体就很好,这些年来,更是承包了家里所有的体力活,连感冒都很少。唯一的毛病就是高血压,他也没放在心上,不吃药也不治疗。之前一家人本来想着说一起做个体检,结果耽搁了。后来也就算了,继续吃着火锅唱着歌。
“主要是成都这个地方,火锅太好吃了。”我儿子暑假到成都玩,也天天想吃火锅。陈娇说,出院以后,他们一家一定按照医生的叮嘱,规律饮食,健康生活。
作家梁文道说过这样一句话:近三十年来,中国人饮食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重口味”。重口味,已成为很多人的饮食常态。
医生提醒:重口味食物,大多是过甜、过咸、过油的,而这些食物恰恰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过食可能诱发溃疡、伤及肠胃,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曹一莎红星新闻记者王拓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