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白沙洲水域有稳定江豚群体
武汉晚报讯(记者高宝燕通讯员孙慧)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数据分析表明,武汉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稳定江豚群体栖息,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和天兴洲水域有江豚路过的踪迹,极可能在未来成为江豚的活动水域。
长江江豚是长江特有的鲸豚类动物,目前仅剩1000多头,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自实施长江“十年禁捕”政策以来,2020年8月至12月,长江武汉段频频出现江豚身影,数量之多、次数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都是近10年来少见。
10月24日是国际淡水豚日和我国长江江豚保护日,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也在武汉正式启动。10月25日早上8时,本报记者跟随科考员在武汉渔政码头登上科考船,参加长江武汉段移动声学考察。科考路线分两段进行,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汉渔政码头向阳逻大桥往返行驶;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汉渔政码头向军山大桥往返行驶。
据介绍,目前,江豚定点声学监测只在武汉渔政趸船水域开展。近期将增加监测点,拟在武汉江段军山大桥至阳逻大桥60公里的江段共设置12个水下声学监测点,平均每隔5公里设置1台水下声学仪器,全年自动记录武汉江段江豚活动情况,科研人员每月定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监测点将覆盖长江大桥和长江鹦鹉洲大桥、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等重点水域,长期收集江豚水下活动数据。
“武汉白沙洲,我们先后2次监测到2群长江江豚、天兴洲也有1次1群江豚路过的记录。”武汉江豚科考队员、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陈宇维对着电脑里的科考数据分析图说,“红色的竖线代表江豚声呐的声压,声压越高,表明江豚离船越近;越低,表明江豚离船越远,因为声音在水中衰减了。”
科考队员刘明超说,今年10月份以来,已经连续4次,在不同江段出现江豚戏水嬉闹的场景。从侧面反映了我市长江水资源环境持续向好,禁捕工作初见成效。
科学家表示,目前已对武汉段江豚种群、活动轨迹、船舶航运等现状有初步了解,恢复和重建栖息地,促进江豚回归武汉主城区水域将是研究工作的下一步重点方向。
科学家建议,让江豚留在武汉,还要加快在武汉白沙洲、两江交汇处和天兴洲建立3个江豚栖息地,在武汉天兴洲建立江豚文化公园,在江滩建观豚点和宣教站,方便将长江大保护理念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尽早实现在江边散步看江豚腾跃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