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个月,新增27.5万留汉大学生!

日期:12-15
武汉

原标题:前11个月,新增27.5万留汉大学生!

来源:长江日报

“活力之城”再添“生力军”

长江日报记者近日

从市人社局获悉

截至11月底

全市各项就业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部分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

全市就业规模已恢复到

2019年同期的98%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3.16%

新增大学生参加社保27.5万人

就业形势逐步企稳回升

前11个月,新增27.5万留汉大学生!

就业资金支出达5亿余元

武汉是科教之城,作为就业的主力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从强化政策支撑入手,今年我市从6个方面提出了22条政策措施,配套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

截至11月底,直接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就业资金支出就达5亿余元。

12月2日,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武汉)对接大会在武汉举行。图为应聘者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招聘岗位。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2月2日,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武汉)对接大会在武汉举行。图为应聘者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招聘岗位。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服务、行动形成组合拳,为全市毕业生就业创业加码助力。

拓宽就业渠道,我市落实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国有企业招聘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招聘等“六个一批”政策措施,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4.3亿元。

优化就业服务,通过出台《关于做好武汉地区高校应届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编发《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服务指南(2020版)》,明确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21类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事项,对大部分事项实行网上申领、网上办理,为大学生就业、落户提供便利。

 6月1日,2020夏季武汉市高校毕业生首场线下招聘活动在江汉大学举行,学生们有序应聘。记者任勇摄

6月1日,2020夏季武汉市高校毕业生首场线下招聘活动在江汉大学举行,学生们有序应聘。记者任勇摄

强化供需对接,大规模开展网络“云招聘”活动,仅2020年春季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就促进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线上签约。此外,市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了9场2020年高校毕业生夏季校园招聘、7场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活动和7场“学子留汉·周末人才集市”。

截至11月底,共完成“我选湖北”计划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8.05万人,新增大学生参加社保27.5万人。

据悉,2020年全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1.7万,创近年来新高,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1届将再创新高。

前11个月,新增27.5万留汉大学生!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大岗位筹集,扩宽覆盖空域;加大高校毕业生留汉住房保障、就业成长等支持力度,深化政策配套创新;加快筹集更多“高薪优岗”,畅通“六个一批”渠道,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和城乡社区基层就业;强化就业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合理规划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力争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5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资金不少于5亿元,持续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留在武汉

他们怎么想?

今年大学毕业留在武汉

萧莉:“疫情更加坚定了我留在武汉的决心”

22岁的萧莉来自湖南长沙,是武汉体育学院科技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她说,在武汉学习、生活近5年,对武汉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今年初,武汉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眼”,她却更加坚定了要留在武汉的决心,“武汉不仅战胜了疫情,经济也快速复苏。”

大学毕业后,萧莉入职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

外地大学毕业后到武汉工作

潘婷婷:“辗转了3个城市,今年和男朋友在武汉安家”

“我曾在3个城市读书、生活,今年和男朋友决定在武汉安家啦。”25岁的潘婷婷是安徽合肥人,本科就读于海南大学,今年6月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

今年初,两人开始规划未来就业、安居方向。“我们综合考量后,还是觉得武汉这座城市宜居、包容、潜力大,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

7月,潘婷婷的男友顺利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而她也通过了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考试,目前在武汉动物园从事动物科普教育工作。

不久前,他们已在武汉买房,“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从外地跳槽到武汉

袁小东:“带着多年研发无人机的技术从深圳回汉创业”

“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湖北武汉的无人机市场有着巨大潜力,所以我选择回来创业。”

湖北当阳人袁小东今年7月正式从深圳回到武汉创业。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他,此前先后在北京、深圳两地从事无人机技术研发工作,并在深圳一家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目前,袁小东正在武汉一家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无人机项目创业。

“武汉的地理环境更加开阔,也有利于无人机的研发生产。”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江夏创业后,公司还享受到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政府扶持,也让他感受到了武汉对创业者的贴心关怀。

留在武汉

武汉为他们做了什么?

在武汉落户方便

光谷10分钟内即办好落户,周六也不打烊

8日中午,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学生留汉服务专窗”的工作人员雷海琼,接待完当日上午最后一个办事人员,已是12时5分,仅当日上午就有30人前来窗口办事。

雷海琼说,今年,大学生落户光谷的热情依然高涨。

东湖高新区持续简化落户流程,将落户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在武汉市率先推出大学生落户“网上办”。

面对疫情后的“特殊毕业季”,光谷积极作为,在政务大厅大学生落户窗口增设身份证办理业务,为大学生提供落户+办证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落户便利度,同时,政务大厅周六“不打烊”,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

在武汉找工作省事

临空港“空中招聘”让大学生足不出户找到好工作

近日,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吴同学,通过空中招聘,与中金数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入职协议,与此同时,他也将户口顺利落户在武汉临空港开发区。

“早在疫情期间,招聘就已经开始。”该区劳动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线下招聘受限,该区组织一批头部企业集中线上宣讲、与求职者互动答疑,临空港的国资企业还开辟了面向大学生的专门招聘渠道,不出门,在线上就可以完成投递简历、面试等环节。

在武汉工作机会多

青山组建9支“筹岗小分队”筹集4万多优质岗位

9日刚上班,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发桢就打开手机查看群消息,作为驻区大企业“筹岗小分队”的负责人,他随时都要关注大企业群里是否有企业有新的需求。

今年7月,青山区将全区500多家企业进行分类,由各类企业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了9支“筹岗小分队”,不定时走访企业,摸排用工需求,动员企业提供岗位,形成用工清单。

同时组建人力资源网络,企业可以随时联系小分队成员,随时提供需求。

今年全年共组织了25场专场招聘会,走进20多所高校。人才留下来,还会提供项目申报、落户安居、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9个方面人才服务。今年,青山区共筹集了4万多优质岗位。

留在武汉

他们给武汉带来什么?

关键词:活力

年轻人催热各大商圈

带动新品牌新业态在汉落地

 12月12日,在核心商圈汉口解放大道上,武汉K11开幕,一大早吸引了不少市民探新。记者詹松摄

12月12日,在核心商圈汉口解放大道上,武汉K11开幕,一大早吸引了不少市民探新。记者詹松摄

12月9日,虽然是工作日,但在楚河汉街,奶茶、潮玩、快时尚店内仍有不少年轻面孔在选购。特别是在一些新开的餐饮、潮流休闲与娱乐等店里,人潮涌动。

武汉著名商业品牌K11,在汉口和光谷布局了两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新增留汉大学生的增多,为城市特别为各大商圈注入了活力。”高级副总裁褚梅灵说,年轻人的活力是新商业进入武汉市场的重要观察与判断点。武汉有这么多新品牌、新业态进入,与商家看好武汉年轻消费群体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动力

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

驶入发展快车道

9日,人在光谷的在线教育辅导老师沈镕霖在线为孩子们上课答疑。这位安徽籍的江大文理学院应届毕业生,在疫情期间通过在线求职、面试,成功入职猿辅导武汉总部,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当日,他抵汉报到,成为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今年新招的3000名大学生中的一员。

猿辅导校企合作负责人卢迪介绍,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为在线教育带来大批用户流量。“目前猿辅导武汉第二总部已有7000余员工,本土校园招聘占七成,我们对武汉大学生资源很满意。”

丰富的人才资源,助推猿辅导驶入发展快车道。据悉,作为独角兽公司,猿辅导在线教育目前估值155亿美元。

关键词:创新

高端人才聚集小米武汉总部

抢占人工智能发展技术高地

8月18日,小米武汉总部200名应届毕业生集体入职活动,在位于光谷的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园区举行,200名新员工成为新一代武汉小米人。记者高勇通讯员马丹妮摄

8月18日,小米武汉总部200名应届毕业生集体入职活动,在位于光谷的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园区举行,200名新员工成为新一代武汉小米人。记者高勇通讯员马丹妮摄

今年新入职小米武汉总部大数据部的汤佳树,是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在他的部门,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同部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周政昆负责小米信息流内容质量方面的工作。

创业三年的小米武汉总部,员工人数从最初的20多人,快速增长,截至上月总人数近3000人。

未来还将用10年的时间,发展到万人规模,成为小米集团未来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正蓬勃发展。

关键词:创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

欲做武汉城市文化“代言人”

今年,22岁的赫英北选择将公司注册在了江岸区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在校期间便着眼青年文化创业的他,正在努力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人”。

1998年出生的赫英北老家在哈尔滨,在汉读书四年。大二期间,赫英北就和同学组建工作室,主导过多部电影的校园营销发行,提供活动策展、创意影像等服务,获得全国、省、市奖项十余项。毕业时,赫英北毅然决定留在武汉。他说,他喜欢武汉,想留在这里创业。

留武汉,一起创

责任编辑:郑亚鹏 SN238

男子辛苦攒下的60万元现金被一把火烧了,银行可以兑换残币吗? 上海公交第一台机器人上岗,拍拍它的脑袋就能告诉你咋乘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