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这些地方老人不再“无码难行”!但有些场所还“差一步”
最近,刘奶奶上医院、逛公园都不再因为手机扫码这些事儿“手忙脚乱”了。为帮助老年人越过“数字鸿沟”,北京市许多单位响应“两条腿走路”的号召,在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保留或开辟了老年通道、人工窗口等传统服务方式。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有的单位不但保留了人工窗口,还专门安排专人为老年人提供帮助;但也有的单位虽然开设了老年通道,却缺乏提示,方便老人还“差一步”。
这些地方值得点赞
医院:设立老年窗口,还有专人指导
“60岁以上患者请持有效身份证件至综合服务窗口办理业务。”在同仁医院门诊大厅,一个绿底白字的指示牌格外醒目。看到这个牌子,73岁的刘奶奶安心了许多。综合服务窗口不用网上预约,也不用在自助机上操作,只要排队就行,这正是她最熟悉的挂号方式。
在自助服务区,同仁医院“老党员先锋队”志愿者程继龙正耐心地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机。向他求助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如何建卡和缴费是这些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他发现,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智能手机,但是对手机的运用程度非常有限。“他们可能刚学会了微信和支付宝,一遇到更进一步的操作就晕了。”程继龙说,这不能怪老年人,因为医院的自助机是另外一套系统,有时候年轻人也会找他们帮忙。
近几年,北京的各大医院都上马了自助机,挂号取号,建卡缴费,甚至是打印检查结果都能在自助机上完成。有了自助机之后,大大方便了患者,门诊大厅里排队的人少了许多。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反映,看病不如以前方便了。
“来医院的还是老年人多。”72岁的程继龙是同仁医院耳鼻喉科的老专家。他在接待患者时发现,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往往身边都没有年轻人陪着,而那些在家人陪同下就诊的老人,往往都是坐着轮椅或者拄着拐杖。他说,许多老人不愿意麻烦子女,什么事情都自己来,结果遇到自助机,还是得找人帮忙。
为了方便患者,同仁医院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在自助服务区值守,协助患者操作。医院离退办还组织了“老党员先锋队”,每天上岗做志愿服务。相比普通的志愿者,这些老党员都是医院的退休医护人员,对医院的情况非常熟悉,不但能够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机,还能提供一些就诊方面的建议。几年来,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
记者看到,同仁医院的门诊大厅不但有人工窗口,还设有“学雷峰志愿服务站”,提供导医咨询及老花镜、雨衣等借用服务。取药窗口旁边,还设立了专门供老年患者和残疾人患者使用的自助机,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就医。
公园:设立老年通道,直接刷证入园
今年上半年,一些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在进入公园时遇上点儿“小麻烦”。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情况又如何了呢?
上周五,记者在天坛公园东门看到,公园入口处专门设置了老年人专用通道。老年人入园,凭有效身份证件就能直接进入。
今年4月,天坛公园发出通知,自4月28日起实行分时段实名预约购票、实名验票措施。购票游客需提前在“天坛”微信公众号上实名预约购票,现场不再售票。由于天坛公园规定60周岁以上老人无需购买门票,可持本人有效证件验证入园,这条规定对老年人影响不大。
下午2点,游人络绎不绝。记者在现场看到,老年游客不用扫码,持身份证或养老助残卡就能直接进入。不过,如果想免费参观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等景点,依然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登录预约页面,记者看到,预约除了需要选择游园日期外,还要填写老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以及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预约成功后,老人持身份证即可入园。
根据公园要求,游客进入仍需提前出示健康码,并接受体温检测。如果是没有健康码的老年人怎么办?公园志愿者表示,如果老年人没有健康码,或者是没有携带手机,可以在公园门口排队,由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登记进入。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天坛公园,多个公园都设立了老年人专用通道,深受老年人欢迎。今年81岁的王富超老人是各大公园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是“无码难行”,没有健康码,哪儿都去不了。如今各大公园有了变通的办法,让老年人不再尴尬。
这些地方还有缺憾
展销会:有人工通道,却没提示
北京作为会展中心,逛展会也成了北京老人的一大爱好。每逢展会,尤其是各种展销会,总是能看到不少头发花白的老年人。然而,展馆的门并不好进。
第11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开幕当日,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来参观。在农业展览馆门口,凛冽的寒风中,四五位老人拿出手机点来点去,试图找到进门的“密码”。原来,农展馆采用了人脸识别的门禁,参观者需要先扫码预约参观,然后上传自己的大头照,门禁才能开启。
又是扫码又是上传照片,超出了不少老人对手机的应用水平。好在门口还有保安,老人们在保安指导下一步步操作,终于“刷脸”成功。此时有位老人问道:“我有老年证行不行?”结果出人意料,保安将这位老人引到一张桌子前测量体温,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后便“放行“了。原来,农展馆不但有人脸识别通道,也有人工通道。
记者看到,这个人工通道显得比较简陋,而且门口没有相应提示,以至于老人们拿着手机鼓捣了半天,才知道还有一个不用扫码、不用刷脸的人工通道。
“主要是老年人手机操作不熟练,而且手机的性能一般也不太好。”67岁的郝大爷说,人工窗口、老年通道应该设置醒目的标识,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
图书馆:贴心提示字号小,很难找
有了助老措施却不明显,这样的情况并不少。首都图书馆在9月份就发出通知,规定老年人可以免预约,直接用身份证、老年证登记入馆。但由于现场通知字号小、也没有特殊标识,许多市民并不知道首图推出了这样一条“贴心提示”。
根据首都图书馆的规定,读者需通过首都图书馆的官方订阅号预约入馆。预约之后,系统将生成一个动态二维码,截图、打印都是无效的。记者在馆内询问了几位老年读者,有的老人表示自己是看到通知后凭老年证进来的,有的则表示不知道还可以凭证进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首都图书馆门前的通知上,记者找到了答案。通知上明确规定,“年龄在60周岁(含)以上的读者,持有效身份证或老年证,可登记入馆。”但是,这则通知的字号比较“费眼神儿”,如果不是刻意找,很难发现这条规定。在通知旁边的预约流程、温馨提示中,也没有提到这条规定。
“这么小的字儿,看着真费劲!”一位路过的老人摇了摇头。
[声音]
助老措施多考虑老人特点别“一刀切”
方便老人“只差一步”,怎么补?许多老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退休已经12年的程继龙认为,服务单位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难处,不能搞“一刀切”。
他说,智能化是大趋势,但总会有一些老人会“跟不上”。这些老人不能被抛弃。目前,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人们在智能化创新的同时,传统的服务形式也得以保留,这是好事。他建议,医院的人工窗口还可以更多一点,因为经常去医院的毕竟还是老年人居多。
王富超老人眼睛近视,出门要带两副眼镜。平时戴近视镜,看手机,就要换成老花镜。老人表示,社会还应该在更多场景上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购物车和存包柜都是手机扫码才能开,这样“过于智能”就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不便。他说,现在有些公园还要看健康码,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些不方便。“有的老年人眼神儿不灵了,看不清手机上的小字;有的老年人手脚不灵便,掏个兜都哆哆嗦嗦,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到。”
“而测体温就不一样了,不用掏兜也不用翻手机,直接走过去就行了。”他建议,公园如果能用测体温的方法代替查健康码,将对老年人更加“友好”。
[前景]
便利化为老服务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广大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实施方案》提出,到今年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如:保留传统的纸质凭证,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通用范围。专设无健康码通道、绿色通道等老年人服务通道,保留人工服务等。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同时,《实施方案》也要求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的应用,让老年人等相关群体更好地融入到智能社会。
“我们绝不能让一位老年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