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家长送锦旗讽刺老师?这种拱火视频既假又坏!

日期:12-08

原标题:家长送锦旗讽刺老师?这种拱火视频既假又坏!

近日,一段视频流传网络:一位家长模样的男子当众手持锦旗,指名道姓要送给徐州一小学的某老师。锦旗上书两行大字——“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视频引发关注后,当地教育局回应,视频纯属虚构,涉及的学校和老师均为凭空捏造。警方也发布消息,造假者已被依法传唤。

媒体:家长送锦旗讽刺老师?这种拱火视频既假又坏!

我们常说“有图有真相”,按照过去的思维,视频本应进一步增加信息的真实性。但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声画组合反而让谣言更加难辨。如上述这般,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俱全,家校责任失衡引发的矛盾也客观存在,若没有主流媒体专门求证或相关部门主动辟谣,大多数人恐怕难以搞清真伪。

媒体:家长送锦旗讽刺老师?这种拱火视频既假又坏!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如此逼真的谣言比比皆是。眼见包装粗劣的“假靳东”“假董卿”都能骗倒一群粉丝,不难想象,仿真程度如此之高的造假视频又会忽悠多少网友。

纵观当下的种种谣言,其实能够看出一种代际特征,那就是制造者深谙传播规律,不仅对技术手段运用自如,且“选题”紧跟社会热点,“题眼”猛戳现实痛处。疫情肆虐时,他们炮制防疫秘方,吹嘘抗疫神药;到了毕业季,一些找房找到流泪、加班加到崩溃的“打工人”出场了;近来“家长作业”成为社会关切,“失职教师”又成了视频主角。这种特点让谣言更加隐蔽,但负能量变得更大。

客观地说,很多谣言确有“现实原型”,但基本是支流,甚至是极端个案。造谣者对其不断渲染,制造了一种支流变主流的错觉,在潜移默化中加剧了社会矛盾。

就拿老师来说,不够尽职尽心的自然有,但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默默无闻、认真负责的。三天两头传播“师德日下”的内容,势必固化一些人的认知偏见,闹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信任危机。倘若家长和老师这对“战友”开始互相猜忌、埋怨,为此埋单的是谁,于这个社会何益?

媒体:家长送锦旗讽刺老师?这种拱火视频既假又坏!

回头想想,早些年医患矛盾一度尖锐,不正有无良大V捕风捉影、谣言肆意拱火的因素吗?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社会矛盾林林总总,利益诉求多元复杂,煽风点火的谣言大行其道,只会增加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对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惕。

有学者认为,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社会传播中或许永远无法杜绝谣言,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必然性来自于信息不可避免的模糊,反观当下的许多谣言,除了别有用心,就是为了利益而故意编造。

以短视频谣言为例,一大驱动力就在于,流量可以明码标价地变现。据业内人士反馈,当粉丝积累到1万左右时,商务合作就找上门了。一位5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单条广告报价就能达到三五万。若是再搞点直播带货,月收入不比都市白领少。有了真金白银的诱惑,一些博主便将操守与法律抛诸脑后,变着法子炮制劣质信息。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为谣言困扰。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又让谣言如虎添翼,我们在提高警惕的同时,也提升应对谣言的能力和水平。

有学者提出“三zhi法则”:谣言止于“知”,即满足公众知情权;谣言止于“制”,即完善治理谣言的法律制度;谣言止于“治”,即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这三个维度不乏启示意义。多措并举,不断压缩谣言的滋生空间,才是对全社会负责。

撰文:崔文佳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坠楼受伤女婴父亲回应拒绝治疗:医院细菌多,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餐饮外卖密封规范》团标发布 餐食密封措施拆开后不可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