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些小区还禁止快递人员车辆进入,冬天取件太费劲了
“每次为了拿快递,都得走到小区门口,在冬天实在太费劲。”近日,有市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拒绝快递员或快递车进入,快递不能送至家中,给取件带来不便。记者前往相关小区进行调查。
莲怡园二区
快递人车均难入
取件得去大门口
“小区有8栋居民楼,上千户居民,所有的快递都需要隔着小区栅栏收取,实在太费劲了!”近日,家住莲怡园二区的何女士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从年初疫情暴发直到现在,小区的物业仍不让快递员进入小区,就连快递柜都不让使用,“有时刚到家换完衣服,就接到领取快递的电话,只能再换上衣服折腾一趟。”
11月27日傍晚,记者来到莲怡园二区,从东门进入顺着便道一路向西,记者见到了不少拿着快递的居民。通过打听,记者在小区尚未开放的南二门处找到了居民收取快递的点位。透过南二门及两侧栅栏的缝隙看去,此刻栅栏内外正是一片“热闹”景象。沿着小区的大门和栅栏向外,地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快递包裹,一旁的快递车上架起的灯泡,把南门照得有如白昼。栅栏门外,四五名快递员正根据居民提供的楼牌号和手机号,在众多的包裹里不停翻找着对应的快递。记者注意到,快递人员只能顺着其中两扇栅栏将包裹递进小区,傍晚时分的取件高峰期,由于南门周边空间有限,不少居民来此取件都需排队等候。
走近后记者发现,其中一处栅栏在临近石头底座的位置被拉开了一个约50厘米见方的豁口,体积稍大的包裹可以由此进出,而其他的小件包裹则被顺着栅栏间的缝隙递进小区。居民王女士此前在“双十一”期间网购了包括衣服、护肤品、零食、鞋类在内的不少商品。“最多的时候,有六七件快递同时等着我取,这些快递既有装在袋里的也有装在盒子里的,拿起来很不方便。”为此,王女士还特地向邻居借来平时买菜用的小推车收取快递。
现场一位快递小哥告诉记者,“我们下午一般忙完其他几个小区就会陆陆续续过来等着,像现在晚上天气冷了,最晚也就等到7点多,实在不行就只能明天再说了。”据这位快递小哥了解,目前周边几个小区里只有莲怡园二区不让快递人员和车辆进入,即便小区内设有两处快递柜,现在也无法进行投放。
随后记者联系到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原则上不让快递人员进入,快递柜现在也不能投递。如果有像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大件快递,快递员登记后可由业主从东门领入,其他的快递都得去南二门那边领取。”
截至当晚6时许,莲怡园二区南二门,记者仍看到不少居民络绎不绝地拉着小车或是骑电动车前来领取快递。居民呼吁,希望物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小区管理秩序和便民上找到最佳结合点。
新兴家园小区
快递车辆禁入
快递员有顾虑
“有你的快递,麻烦你到小区大门外拿一下。”住在程庄路新兴家园小区的梁女士常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收取快递成了令她颇为头疼的事情。“现在小区不让外卖、快递的电动车进入,不少快递员因此也就不愿再往楼里送了,好一点的能放到快递柜,大多数都通知过马路去小区外面取。”
11月28日下午,新兴家园小区大门外,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或进行分拣,或在等待业主自取快递,地上摆满了各种包裹。
当被问到能否将快递存放入电子快递柜时,快递员随即称“已经满了。”记者看到仅有少数快递员背着包裹走进小区,到快递柜进行投送。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现在快递车不能进,仅靠推车、背包投递,效率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现在早晚两趟都会先把周边小区的东西配送完,然后再到这里等着居民自取。
“此前这些快递车都在小区门口等着取件,后来有人觉得门口太乱,就让快递小哥连车带人跑到马路对面‘摆摊’了。小区门口有斑马线但没有信号灯,晚上取件又正好赶上车辆高峰,穿来穿去挺危险的。”一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如今不仅是快递,就连在各类APP上购买的食品、果蔬等商品,配送员也会联系居民到小区门口自取。记者随后来到距离新兴家园小区一公里外的一处大型超市,小区居民的说法在这里也得到了证实。“现在车只能停在小区外,万一车上的其他东西丢了就很麻烦,所以现在居民得到小区门口自取。”
对此,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解释称,目前并没有禁止快递员进出小区。因为此前小区内发生过因快递、外卖车辆车速过快与居民发生碰撞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暂不让相关车辆进小区。“如果居民订购了重物、大件商品或家中有老人不方便搬运,我们也给门岗配了小推车,可以帮忙运送。”
专家观点
物业无权擅发“禁令”
针对快递车辆和人员能否进入小区的问题,北京社区问题专家陈凤山认为,出于安全问题考虑,直接禁止这些车辆进入的做法欠妥。因为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是受全体业主委托来管理小区的公共事务,属于受托管理。“除非是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情况下,平时未经多数业主同意,物业公司无权作出这种限制。”
陈凤山建议,针对快递车辆行驶安全问题,物业公司可以与快递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双方责任,明确处罚措施。再由快递公司对其车辆、人员进行核准管理,人员与车辆依照相关规定进入小区,进而保障小区内人员、环境、设施的安全。”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