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引争议,杭州滨江区想了个办法

日期:11-28
班主任

原标题:家长群引争议,杭州滨江区想了个办法

澎湃新闻记者常正尚

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11月27日晚通过官方微信号“滨江教育发布”推送《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以“家长篇”和“教师篇”两部分,对家长和老师在使用班级微信群时的言行分别作出规范性约定。该公约由滨江区教育局办公室和滨江区社区学院家长学校共同发布。

家长群引争议,杭州滨江区想了个办法

公约由滨江区教育局办公室和滨江区社区学院家长学校反复调研征询意见和建议而制定。

《公约(试行)》的一些倡议颇有特色,例如,请家长学会欣赏其他孩子的优点;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在群内上传。

班级微信群是目前最方便家校沟通的即时通讯平台之一,老师在群里发布学校动态、班级通告、学科通知、作业信息、优秀表彰、家教经验等信息,极大便利家长及时收到学校的全息信息。但现实中因其极强的直观性,给家长和老师们都带来了一些困扰,如表述不加注意,便会成为师长矛盾的集散地。

在提及《公约(试行)》的出台过程时,“滨江教育发布”官微称,滨江区班主任研究院集区内德育中心负责人、6位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多位获长三角及省市班主任素养大赛一、二等奖的优秀班主任的智慧,联手滨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反复调研,征询了区内近百位中小学家长及班主任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还得到了省市德育专家的有效建议。

《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全文:

家长篇

1、遵守公序良俗。群内言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经考证的社会传闻或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意见,不在群内发布。杜绝发布商业广告、募捐、求投求转等与教育教学无关信息。为避免信息覆盖,杜绝刷屏,若非老师要求,一般不用回复。

2、遵守班级规则。群内实行家长实名制,未经班主任同意,不擅自邀请学生、非本班家长等无关人员进群。尊重每个人合理的表达权利,若出现意见相左,不强求一致。

3、表达理性诉求。群内用语温和理性,避免过激性、煽动性的言论,自觉维护班级群的教育属性,不发无关信息。

4、理解老师的忙碌。当老师未及时回复信息时,请多份耐心,安心等待。紧急事情可择时致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欣赏他人孩子。群内成员都应以宽容、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的成长,学会欣赏其他孩子的优点,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

6、把控交流时间。群内信息主要发布教育教学等通知,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

教师篇

1、约定班级规则。班主任是班级群第一责任人,负责群成员实名制、聊天监管、违规提醒删除等。

2、发布合理信息。教师要有强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意识,不得在群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分数)、优劣对比、表扬少数等信息。若非情况紧急,信息发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当天21:00前,重要信息尽量通过书面或电话通知,确保每一位家长知晓。

3、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在群里多做共性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多表扬、鼓励学生,表扬的涉及面尽可能广,角度尽可能多元。

4、分清作业边界。家庭作业,宜当面布置,不让家长转告,重要学习资料尽可能直接提供给学生,不建议在群内要求家长打印资料,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并在群内上传。

5、坚持理性沟通。教师和家长因沟通不畅而引起负面情绪时,教师要先保持冷静,积极寻求其它合适的解决途径,忌在群内泄私愤式的抱怨,忌有损教师自身形象的对话。

6、维护网络纯洁。不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何信息,包括时政评论、商业广告、募捐筹款、红包求投等。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两名七旬老人参加法考,一人连战9年 早期几乎无症状!这种疾病窗口期超10年 早诊早治生存率可达9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