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学成就靠“买奖”?泛滥的高职评奖该消停些了|新京报快评
高职院校要踏实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成就不是靠“买奖”买出来的。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据媒体报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日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从未组织开展或参与过“2020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 2020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优秀案例50强”等评选活动。
此前针对年末泛滥的这类高职“50强”评选,曾有媒体发文呼吁叫停这种并无科学评价依据的、几乎就是主办方和参评高职院校自娱自乐的“50强”评选。泛滥的高职“50强”评选也由此受到舆论关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回应中澄清没有组织开展或参与这类评选,也算动作及时。
眼下,不少获评“50强”的高职院校,都会把获评结果写进办学成就进行宣传。在网络搜索中,输入“50强”关键词,就会得到不少高职院校祝贺本校获评“50强”的新闻报道。
在宣传中出现学校的获奖新闻,这也是“50强”评选泛滥的原因所在。对高职院校来说,获得全国乃至世界“50强”的荣誉,这显然是可以写进招生宣传中的办学成就。
因此,一些机构也就看准了这些院校的“需求”,发布评选邀请,联系各高职院校,询问是否有被评上的意愿,顺带如果被评上后,要交组委会多少钱(赞助费,或者参展费、广告费)。
这完全颠倒了评奖机构与参与评奖学校之间的关系。获奖者非但不能获得奖金,还要为奖项出钱,说白了,就是“买奖”。
当然,要继续追问这类奖项的评奖指标是什么,50强究竟是怎么评出来的,没人关心,因为评奖的基本原则就是谁给钱谁就是50强。
当然,也有的获奖学校不出钱,而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为评奖组委会站台。这些院校是业内公认比较有影响力的院校。获奖院校中如果没有他们,“50强”评选也就不“权威”,也就无法吸引其他院校来“买奖””。
另外,就“50强”评价标准来说,很难得到社会认可,评奖主办方也不在意评奖结果是否真的具有公信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名目的“50强”来为不同的学校“量身定做”奖项,总有一款奖项让学校满意。
这已经成为高职“评奖界”公开的秘密。但还是有机构热衷搞这类评奖,不少高职院校对参评趋之若鹜。无论“奖项”权威与否,对于渴求奖项的办学者来说,都是办学成就,写在招生宣传里,还是可以吸引不少不了解学校真实情况的学生和家长。
那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声明,会为“50强”评选降温吗?
事实上,作为“2020年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组委会”的联合主办单位之一,如果该大会组委会从未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组织上述所谓评选活动,是有人冒用组委会名义进行评选活动,那大会组委会完全可以追究冒用者的法律责任,要求非法组织评选的机构撤回奖项,并道歉赔偿。
从当前高职办学情况看,不少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心思用在提高办学质量上,而是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想用各种奖项来“装门面”,为办学“贴金”。这是“唯奖项论”评价在高职领域的体现。
要提高高职学校的影响力和地位,既需要我国改革教育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消除对高职的歧视,形成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更需要高职院校在基于自身的定位的情况下,踏实办学,办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的高职学校,而不是靠“买奖”,好学校不是“买”出来的。
□熊丙奇(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