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浦东的封闭小区外,50岁外籍华人特意从松江赶去“转运外卖”?只因他太懂“隔离中的温暖”
11月25日上午9点半,林霄离开位于松江的公司大楼,开车前往浦东。一个半小时后,他出现在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门口,在一间用简易集装箱临时搭建的工作室内,林霄脱下西装,换上白色防护服,戴上蓝色口罩和手套,还特意将一顶写着“张江志愿者”的红色帽子戴在头上,然后在冷风细雨中,走向小区大门。一直到晚上八点,这里将是他的新“战场”。
由于出现新冠确诊病例,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日前被列位中风险地区,整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然而,“关闭”的大门关不住人们守望相助的热心,隔绝病毒隔不断人间温暖。
“我想回馈社会”
今年50岁的林霄,是一名外籍华人。早在1995年,他就远赴海外打拼,历经种种艰辛。上周末,林霄在社交群里看到一条“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紧急招募志愿者”的帖子,尽管自己公司远在松江,但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报名做志愿者,一是因为我曾经在张江孙桥的玫瑰园居住过,张江是我熟悉的家园,现在家门口有事,我有责任尽一份力量。”林霄说,做志愿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3月,他从美国返回上海后,居家隔离期间受到了各方面的照顾,至今都感觉到那份温暖,一直想找机会回馈社会。
“当时,我一个人只身回到上海,很多国内的应用软件都不会用,采购日常用品都有些困难。好在那时小区物业有一位杨经理,人非常热心,每隔两天就给我送一次物资,蔬菜、牛奶、鱼肉,什么都有。”林霄说,那段居家隔离的日子非常难熬,但也从中感受到了上海基层工作人员的严谨和热情。“杨经理自己喜欢吃黄瓜,就经常给我买来黄瓜,到现在我也变成了一个‘黄瓜控’。更让我感动的是,他是浙江台州人,特别会煮鱼汤,经常把煮好的汤送来我家,放在门口。因为怕我一个人无聊,还经常和我手机视频连线,一边聊天一边教我怎么煮豆腐鲫鱼汤。”
隔离的日子结束了,林霄与许多热心的志愿者也成了好朋友。“我一直在想,中国抗疫成果来之不易,需要靠每个人来守护,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加入志愿者队伍,回馈社会对我的付出。”
“转运人”的忙碌
25日是林霄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来到顺和路126弄小区。站在门口的那一刻,他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张江镇顺和路126弄小区居住着近2000名居民,其中有不少是在张江科学城工作的白领。这些天,他们不能上班,但工作丝毫没有拉下。记者采访期间,看到许多年轻人抱着一台台电脑来到小区门口。原来,他们是为同事送来“应急物资”的。一位在软件公司上班的白领说,同事负责的新程序都在单位的电脑里,这段时间他不能上班,只能请求同事把电脑送来,让他居家办公。而为了隔绝病毒的传播,转运这些物资的工作就交给了林霄这样的志愿者。
当然,转运最频繁的东西还是外卖食品。中午12点刚过,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快递小哥从四面八方来到小区门口。“12号楼301的炒面”,“20号楼502的干炒牛河”,站在临时封锁线前,小哥们的喊声此起彼伏,而在小区大门内,刚刚下单的业主也在焦急等待自己的午饭。“这是你的,这是这位先生的,拿好了别摔地上。”刚上岗,林霄就忙得停不下来,一次次接过外卖,又一次次将外卖交给居民,短短5分钟,就转运了十几单。
“他们告诉我,到了晚饭时间,外卖量更大,一直要到晚上7、8点才会逐渐减少。这也正常,2000人的小区,很多人一日三餐靠外卖,能够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我觉得很值。”
“又是一个志愿者”
在张江,林霄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张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洁告诉记者,自从上周末发布了招募通知后,短短几天内就有30多位热心人士报名,他们中有的是全职妈妈,表示自己每天上午送娃去学校后,就可以来小区门口帮忙;有的则是张江的自由职业者,愿意将手头的工作调整一下,将两周的时间留出来做志愿服务。
“目前,我们每天排两个班,每班5名志愿者。他们除了负责转运外卖食品外,还要负责快递柜的整理,将居民采购的快递,按照门洞编号,分别放在固定的快递柜内。居民下楼取快递时,志愿者根据门洞号和姓名,就能快速找到快递,交给居民。”张洁说,这些天还有很多人陆续前来报名做志愿者,大家都表示,要帮助顺和路126弄小区的居民一起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说话间,一位20多岁的姑娘一次又一次地从小区马路对面的联华超市,奔向小区大门,每一次手里都提着不同的物品,有苹果香蕉,也有大米橄榄油。记者好奇地拦下了她,问她在做什么。姑娘说,小区里有很多老人,不会用手机网上购物,超市就将电话发给了这些老人,让他们能够打电话来预定自己想要的东西。
“老人不会用手机,又不能出门,那钱怎么付?”
“先记在账上欠着呗,这个时候,不在乎这些。”
说完,姑娘冒着雨又冲回了超市里。看着她的背影,张洁说,“这又是一个志愿者,尽管她没有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