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100元返200元?“简单粗暴”骗局盯上未成年人

日期:11-21

原标题:发100元返200元?“简单粗暴”骗局盯上未成年人

新京报记者罗亦丹

▲网络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网络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双十一”中,不少商家推出了红包返利活动,看着大人们大笔购物,初中生小徐心驰神往,此时她收到了一条“发红包返利,发100返200”的信息,心痒难耐的她决定试试,没想到落入了骗子的陷阱。

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接触网络又极为方便,小徐这样的未成年人成为了不少骗子最容易诱骗的对象,兼职刷单、套路返利、游戏代充等诈骗套路成为了容易让未成年人上当的“陷阱”。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74.0%。此外,过去半年内未遭遇过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66.0%。也就是说,34%的未成年人半年内遭遇了网络安全事件。

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各类网络安全事件中,返利骗局、刷单骗局以及游戏相关骗局是未成年人最容易“中招”的三类骗局,这类“简单粗暴”容易识别的骗局却往往容易让未成年人上钩,不少黑产从业者通过租号、买号、伪造付款截图、发送木马等方式设局诈骗。

红包返利陷阱:

发100元返你200元?

曾有学生充值20万元才发现被骗

“不久前,我在刷抖音的时候,有人给我发私信,要加我QQ聊天,后来进了他的QQ空间,看到有发红包返利的活动,发100元返200元,我觉得试试也可以,就用存的零花钱给他发了100元,结果他不仅没有返我200元,还要我再转800元到1000元,可以直接返我3000元,我觉得这人应该是个骗子。”家住天津的初中生小徐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疑似遭遇了网络诈骗。

小徐说,偶尔也有不知名的QQ号通过各种方式添加她,而该QQ号的空间里也都是号称可以返利的宣传图片。

发100元返200元?“简单粗暴”骗局盯上未成年人

新京报记者登录小徐的QQ发现,有名为“鬼少”的QQ用户通过某QQ群向其发送了临时会话,会话内容为:“玩返利嘛小姐姐?”

在记者回复“怎么玩”后,“鬼少”很快发来了一张图片,图片显示有“返利活动,全部秒返”,活动项目从付款100元返999元到付款800元返18888元不等。

发100元返200元?“简单粗暴”骗局盯上未成年人

对于记者质疑为何要进行“返利”活动,“鬼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发来了一张35万余元的零钱图,表示“不缺钱,直接发”。

记者尝试询问“鬼少”如何付款,其表示,可以加微信进行转账,并将记者拉入了一个刚刚建立的微信“返利群”,当记者表示为何不能直接返899元,或者支付10元可否返20元,对方表示“活动还有10分钟就结束,不玩就算”,并在10分钟后解散了返利群。

巧合的是,10分钟后,另一名用户“诚信返利”向记者发送了好友申请,且直接表示,“我是福利员,来参加返利活动吧?10元返20元,”并且发送了一张返利成功的截图,并称“不会骗学生党”。记者尝试向其发送了10元红包,但其并未如截图中所说进行返现,而是继续要求发送更大数额的红包,在记者未回复后,“诚信返利”将小徐的QQ号拉黑了。

对此,天津网安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类骗局的“技术含量”较低,大多针对防骗意识较低的人群,“先会以伪造的微信转账记录、零钱金额等诱惑受害者,再以‘活动马上结束’等话术营造紧迫感,当受害者开始转钱,则会以各种各样的话术诱骗其转更多的钱。”

记者梳理发现,有团队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进行此类充值返利诈骗。6月2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就在“‘亮剑2020’打击整治专项行动阶段战果新闻发布会”上举例了类似案例:今年4月21日,石家庄中学生张某通过手机QQ添加了一个自称某明星官方的QQ号,在其QQ空间看见了充值返利的活动。在对方的诱导下,张某使用母亲的手机陆续充值20余万,后发现被骗。

石家庄公安局称,该案是石市今年首次发生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专案组详细梳理了聊天记录和资金流水,发现被害人通过扫码的形式向嫌疑人转账,而此类收款码大多是分布在广东、湖南等地的便利店或线上对公收款码。专案组立即去当地开展侦查工作,成功掌握了三个线下跑分洗款团伙和一个线上洗款团伙,最终成功抓获了包括诈骗、洗钱、QQ养号贩号在内的多名犯罪嫌疑人。

兼职刷单陷阱:

用你爸爸的手机刷单,再登录可能已透支万元

记者发现,兼职刷单是未成年人、学生党容易上当的另一大类骗局形式。

由于自身没有生活费来源,只能靠父母给的零花钱买想要的东西,当父母不支持一些游戏花费时,不少学生党想过做兼职来赚钱。

网友“一起奇奇怪怪”表示,“这个兼职的客服一开始要我把支付宝的花呗、芝麻信用和流水信息发给他,后来就要我申请支付宝备用金,并通过扫码的方式让我把钱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上,此时我才知道我被骗了。”

对此,记者在网上找到一则与该网友类似的“兼职招募”信息,并以初中生身份与对方联系。当对方得知记者“还在上学,没有支付宝”的时候,立刻教记者如何登录父母的支付宝账号,“用你爸爸的手机和我聊。”

发100元返200元?“简单粗暴”骗局盯上未成年人

随后,对方反复要求记者在“爸爸的手机上”登录QQ,理由是“你只能用爸爸的支付宝刷单”,刷一单可以获得30元佣金。记者表示已经登录好后,对方发来一个名为“刷单助手”的APK链接要求下载安装。但在下载后即将安装时,记者的手机弹出了病毒风险提示。

“该APK链接很有可能包含木马,安装后支付宝容易发生资金泄露风险。”对此,天津网安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此类陌生的APK链接,最好不要轻易点击或下载,即便没有木马,也很有可能存在诱导性的‘钓鱼’界面让用户上当受骗。”

金华日报曾报道过类似的骗局。5月25日下午,义乌14岁女生静静(化名)使用母亲手机在淘宝遭遇诈骗分子发来的支付码诈骗,静静在扫码并填写支付宝账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后,支付宝账户当即被“挤”下线,再次登录还是不成功。过了一会儿,总算登录了支付宝,却发现花呗、借呗都有了透支、借款记录,共计1.1万元,对方把她的QQ也拉黑了。对此,义乌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提醒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牢记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乱扫二维码、不填写重要个人信息、不透露验证码等防骗技巧,防止掉入通讯网络诈骗陷阱。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兼职刷单陷阱触及普通用户的方式往往是在各大贴吧、论坛发送兼职类“招聘贴”,也有通过租买微信号、QQ号等在各大聊天群“组团轰炸”的。

此前,记者曾接触过微信租售黑产人士,普通用户可以以一天60元的价格出租自己的微信。记者为调查,出租自己的微信后发现,微信会在一天内添加几十个“兼职群”,并在兼职群中使用机器脚本反复发送“兼职活动”的信息,以此吸引用户上钩。

游戏诈骗陷阱:

解除防沉迷、免费送皮肤、点券充值?

小心钱没了,账号也没了

除上述通过QQ、微信群组以及短视频私信等方式触达未成年人外,游戏里的骗局是未成年人容易遇到的另一陷阱。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相比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在未成年群体中受众更广。调查显示,各学历段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学生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达到51.1%;初中和高中生网民分别为61.2%和59.2%;中职学生网民达到71.7%。

记者了解到,点券充值、购买“皮肤”等游戏道具、解除防沉迷等是不少学生党玩家的“刚需”,因此不少骗子针对此进行诈骗。

“学生党”王者荣耀玩家“嘉尔”就曾遇到过此类骗局,“之前搜到过号称可以帮忙解除防沉迷的,我就转了30元过去,此后我收到了一个腾讯发来的恭喜解除防沉迷的邮件,以为成功了,后来发现这个邮箱是高仿的,防沉迷也没有解除。”

“嘉尔”告诉记者,这类骗局还算金额不大的,围绕游戏进行的骗局多种多样,“比如号称免费赠送皮肤,实际上登录账号转移微信零钱的,还有说100元代充300元点券的,这些都容易让没有经验的人上当。”

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官方微信公号就曾发布案例称,4月17日,有10岁儿童使用家长手机在一个游戏交流APP上被人以“认师傅、免费送皮肤”的名义被他人登录了微信账号和密码,并在登录之后转走了绑定银行卡里的8100元。

报告显示,在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安全事件中,账号密码被盗占19.8%、电脑或手机中病毒占15。 4%、网上诈骗占11.4%,个人信息泄露占6.4%,有66.0%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内未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高于整体网民的55.6%。《报告》认为,这可能因为未成年网民相比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机会少,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低;以及未成年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弱,虽然遭遇不法侵害但未能有所感知所致。

发100元返200元?“简单粗暴”骗局盯上未成年人

对于返利骗局等未成年人遭遇的网络“陷阱”,西湖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表示,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交流互动,告诉他们不要盲目扫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更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链接,防止进入钓鱼网站。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广州多名女性报警:手机都在这附近被偷了! 媒体:服刑人员用手机3年诈骗38万,监狱岂能拿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