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邻居继承一半”是对“邻里助老”的肯定
来源:燕赵都市报
杨朝清
近日,浙江宁波孤寡老人苏美云去世三年后,突然冒出了一笔价值超百万元的遗产,更让人意外的是,遗产一半分给了邻居徐惠明。宁波市江北区法院法官张海娟表示,“老徐照顾了苏老太30多年,时间跨度较长,实属不易,应予褒扬。符合法律规定的扶养较多情节,老徐分得一半的遗产。”(10月25日央视新闻)
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30多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老人去世一年后,她申请的宅基地才被批了下来,后来这块宅基地拆迁可以获得上百万的补偿款。
在信任缺失的背景下,一些人习惯了“惯性联想”和“恶意揣测”,先入为主地断定别人做好事总是有所图谋。实际上,“邻里助老”并非出自功利和算计,而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善良与责任,并受到当地讲究慈孝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丈夫早亡、无儿无女的苏老太生活困难,徐惠明一家将苏老太当成亲人,在经济资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给予了孤寡老人光亮和温暖。
在昔日的乡土社会,邻里之间由于社会互动频繁,导致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人情味。面对百万拆迁款“邻居继承一半”,我们没必要嫉妒羡慕恨。一方面,30多年如一日敬老、爱老,徐惠明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另一方面,在熟人社区,村民之间知根知底,徐惠明对苏老太究竟怎么样,村民们心中自然有杆秤。徐惠明用出色的角色扮演不仅赢得了苏老太亲属的认可,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认同;“我们都觉得这笔钱应该给老徐”,简单纯粹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对“邻里助老应予肯定褒奖”的心声。“天降巨款”是对善行的一种出人意料的激励和褒奖。
邻里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支持手段,有助于健全人们的社会网络。不论是“房东降价择邻”,还是不少社区举办“邻里节”,建设“邻里中心”,邻里关系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和发现,对“好邻居”的向往和渴求成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激发“邻里助老”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让养老更有品质。对30多年的“邻里助老”不仅需要精神上的奖掖,也需要物质激励。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