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老板欠千万被捕,法院判无罪

日期:09-18

原标题:亿万老板欠千万被捕,法院判无罪

企业老板因欠千万债务涉嫌诈骗被捕,法院审理发现,其名下三家公司估值过亿,有偿还能力,且偿还部分,并非诈骗,判其无罪释放。9月17日,武汉市法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件时,披露这起典型案例。

欠下千万巨债后老板“失踪”

 2014年,武汉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为缓解资金压力,以29台大型注塑机和53台小型机械设备作价3041万元,质押给一家典当公司,典当借款1960万元,用于偿还银行1700万贷款。借款时,王某承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2013年至2014年,该科技公司及王某因债务纠纷被多家公司及个人起诉,其厂房、土地及部分机器设备被法院查封。

 2014年5月至7月,该科技公司陆续支付典当利息150万元。典当期满,王某无钱还款,便与典当公司协商出售质押设备用于还款,但因故未能售出。王某又向典当公司推荐合作项目,但也没有成功。2016年,因追债人太多,王某更换电话号码躲债,并与典当公司断了联系。

用被封设备抵押涉嫌诈骗被捕

讨债无门,典当公司向警方报案,并指证王某涉嫌诈骗。理由是,王某在借款时隐瞒其抵押的设备中有16台为租赁设备,5台已被法院查封。典当到期后,王某又以种种理由拒不还款,并于2016年变更电话号码躲债。警方接报案以涉嫌诈骗将王某抓获。

 2018年9月,检方将其批捕后,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检方认为,被告王某及其科技公司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虚假的产权作为担保骗取他人借款,数额特别巨大,已涉嫌合同诈骗罪。

资产过亿,曾积极履约,一审判无罪

蔡甸区人民法院审理发现,王先生名下有包括某科技公司在内的三家企业,资产评估过亿元。该科技公司签订典当合同时仍在经营,客观上具备一定的履约能力,事后也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动,不能履约是事出有因,并非企图骗取对方公司的财产。依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王某及其科技公司无罪。

一审宣判后,检方以一审判决事实认定错误,判决有误为由,提出抗诉。

虽有瑕疵但错不及刑

因双方对一审判决争议较大,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经审理认为,王某及其科技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将不具有所有权的融资租赁设备和被法院查封扣押的设备,与其享有所有权的设备混在一起,用于借款质押、抵押,隐瞒了其对租赁设备不具有所有权和部分设备被法院查封的事实,但该隐瞒行为并不影响其依担保法的规定行使质权,该隐瞒行为属于民法上的民事欺诈,尚不构成刑法上的犯罪。一审判决未对部分事实予以认定虽然不当,但该事实并不影响本案的定性,判决结果并无不当,应予维持。

 16日,办案法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该案的关键是,这到底是经济纠纷还是刑事案件。将经济纠纷与刑事诈骗犯罪相混淆,动用刑事强制手段介入正常的民事活动,不但侵害平等、自愿、公平、自治的市场交易秩序,而且对地区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市法院维持一审法院判决王某及其科技公司无罪,不仅符合案件事实,也为民间借贷行为中的经济纠纷与诈骗犯罪界限的判定,提供了参考价值的司法样本。

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法院将进一步完善司法服务,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平等包容的商业环境,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记者陈勇通讯员王田甜

全市77家医疗机构年内实现“同城同病同级同价” 黄鹤楼热度排名国内景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