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医学生救人遭“恶评”,别用抖机灵掩盖常识
日前,一名中年男子在常德火车站突发哮喘倒地,两名医学专业女生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约20分钟,待救护车到后才离去。不幸的是,该男子最终经抢救无效离世。
两名女生的善举,赢得了多数网友的点赞。但也有不同声音出现,比如“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剧情怎么样”的评论,获得6.1万点赞。
这条歪楼评论被盖得这么高,让很多人感觉不舒服。
首先,所谓“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明显不是事实,而是纯粹的脑补、臆测。这样的评论,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家属真的把两名学生告了。这伤害了救人的女生,也冤枉了死者家属。
好在死者家属很快辟谣,称“恶评”不道德,已向施救女生表达感谢。这种明理和感恩的表态,是对“恶评”有力的回击。
也有人认为,“恶评”可能是一种反讽。但要强调的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抖机灵——哪怕是极少数人的言论,其带有的恶意仍值得警惕,我们不能允许这种“胡言乱语”扰乱了社会正常的价值观。
争论的实质是要回答一个问题:遇到路人突发病情,有医学知识的人该不该伸出援手?毫无疑问是应该的——哪怕没有行医资格证。以往,人们不会对这一认知有异议,也不吝表达对施救者的鼓励和肯定。
2018年11月,22岁的女医学生万雅兰在广州一地铁站遇到一名晕倒的路人,随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心脏复苏术施救近一小时,最后救护车将病人送到医院获救,万雅兰被称为“最美医学生”。
不同的是,以往的被救者多数最终转危为安,此次两名女生救助的男子离世。但我们不能说,成功就活了,就大力表扬。没能起死回生,就大加批评。
我们要表扬的,是“救”这种行为,而不是“有没有救活”的结果。
何况,此次被救者是在医院去世的,并不能说明两位女生施救不力。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她们按照医学常识对病人进行救助,为医院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又怎能指责她们呢?
其实,就算是有行医资格的医生,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救人成功。
换个角度理解“恶评”,两名女生的施救,确实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她们抛开顾虑,果断施救,这本身就是勇敢行为。这种勇敢,基于(学)医者仁心,也基于对公道人心的信任。如果这种行为不被肯定,就可能形成“寒蝉效应”。以后见到路人晕倒,谁还敢伸出援手呢?
目前,两名女生就读的大学表达了对她们的力挺,拟授予其校长特别奖。这对一些“恶评”者是一种提醒。我们就是要光明正大地褒扬善举,旗帜鲜明地批驳那些冷嘲热讽。因为谁都可能是那个倒地的人,在我们无助时,也希望有人帮一把。
责任编辑:郑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