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评:南京女大学生被杀案男友的信息应合理披露

日期:08-06
南京大学生披露

原标题:马上评|南京女大学生被杀案:男友的信息应合理披露

南京女大学生在云南被杀案,舆论的风波并没有停歇。

8月4日晚间,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经调查寻找,失联25天的南京女大学生李某月已于7月9日晚,被其男友洪某伙同张某光、曹某青,诱骗至勐海县城郊山林杀害并埋尸。

随后,嫌犯的家庭情况不断在舆论场曝光。有报道称“嫌犯自称官二代”,“不靠谱”“常常对女友施暴”等信息也遭舆论起底;也有报道称嫌犯“父亲为南京市司法局干部,目前正常上班”。

对于这些信息,舆论场也态度不一。既有人将嫌犯的一些嚣张行为,如“威胁如果分手杀死女生父母”等与其家庭背景相关联,甚至对其定罪量刑会否受到包庇表示担忧;也有人主张嫌犯行为未必与家庭有关,不必“连坐”,其父“正常上班”也并无不妥。

目前看,嫌犯的家庭身份,已经被放置于舆论场,正在接受细致打量。但是,现在即表达舆论倾向为时尚早,嫌犯的家庭情况,未必意味着嫌犯会受到包庇;嫌犯过往行为,也未必就能推导出是家庭“放纵”的结果。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比如嫌犯父亲的“司法局干部”身份,其敏感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身份与定罪量刑之间的紧密关联,网民由此产生逻辑推演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这些家庭背景信息,事实上已经被民众纳入对这一事件整体认识框架,影响着人们对案件走向公正与否的判断。在接下来的案件办理中,这些舆论认知已经先入为主的前提观点,理当被充分考量。

李某月失踪长达25天,在这25天里,可谓全网关注。从影响层面看,这已不等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同时是个重大的舆论场事件。这种关注度,也意味着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反复扫描甚至“演绎”。鉴于此,相关部门在接下来对该案的处理中,必须公开透明,将一些关键疑点公布到位,将舆论可能因家庭背景而产生的想象空间“挤压”干净,不能令公众生出有关公正性的质疑。否则,从现在的舆论关注度看,产生二次三次舆情是有可能的。

此外,在现在披露的情况中,嫌犯本人的一些细节也令人疑窦丛生。比如嫌犯男友“洪某称自己在保密单位工作,不能透露具体单位名称和工种、岗位”。这种“被遮掩”的信息,也有必要在案件办理中予以规定范围内的公开,对于影响如此之巨的案件,公众求知欲之强烈,必然也是非同一般的。

目前,网络上关于此事的种种观点仍在发酵,诸如女生的个人生活被关注,规训女生不找“社会上”的男友等等。对于主流舆论来说,此时不宜失焦,当前的重点仍在查清案件,排除一切法律本身之外的影响,让凶手得到公正的制裁。这,才是对逝去女生最好的告慰,也是稳固社会安全感的有效办法。

仙桃化工厂闪爆事故通报:系操作工未按规程操作 英国女子抢救一只死去田鼠 按压腹部10分钟将其救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