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把“杭州女子失踪案”当梗玩,有违公序良俗

日期:07-27
杭州

原标题:把“杭州女子失踪案”当梗玩,有违公序良俗

▲视频平台截图。

▲视频平台截图。

“杭州女子失踪案”真相已浮出水面。据报道,短时间内“绞肉机”在某搜索平台热度上涨5倍。还有网友将案发地作为“网红打卡地”争相前往打卡直播,当地居民不堪其扰。在某些视频平台上,有些网红甚至拿“绞肉机”“化粪池”为梗拍摄短视频开玩笑,“化粪池警告”成为流行语。

由于案情的离奇和许某某公开接受采访时镇定自若等表现,杭州许某某杀妻案引发公众极大关注。对此,当地警方在破案后及时发布案情通报的做法,回应了社会关切,值得肯定。

但遗憾的是,部分人无视其中的严肃性与悲剧性,借此肆意蹭热度,刻意描述作案细节,甚至借机推销“绞肉机”,对此类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我们有必要态度鲜明地说不。

可以说,“杭州女子失踪案”是一起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悖逆人伦的案件。而杭州警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寻找证据,侦破案件,体现出其工作的严谨以及对法律、证据、程序的尊重。作为网友,围观警方办案过程,就案情进行讨论,本也是满足其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方式。

但围观办案,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地一边调侃一边蹭热度。特别是,被害人家属尚在痛苦之中,部分人却以戏谑的方式描述作案细节,或者到案发地打卡,或者拿“化粪池”“绞肉机”开玩笑。

如果说,由该案提炼出“恐婚教材”之类的情感学启示,已犯了将极端个案扩大化的逻辑谬误,那以戏谑态度去“化用”那些所谓的“梗”,则是在拉低自己的伦理段位,也是在往被害人亲属伤口上撒盐。

悲剧不该被戏谑化,受害者的遭遇对她的家人来说,就是100%的不幸。只看到了该案中耸人听闻的一面,进而将其变成猎奇元素集合,而没有把悲剧放到人生际遇、生命伦理的层面去看待,这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漠视。

还应注意的是,有些借“解读”之名的网帖或视频,对作案细节、犯罪工具、犯罪手段的刻意描述和渲染,既会增添公众恐慌情绪,还可能导致具体的犯罪手段、反侦查手段被模仿——这点不可不虑。

说到底,凶杀案的底色是悲剧。有些案件的匪夷所思之处,确实会勾起很多人的好奇心,但好奇也应有度,绝不能滑向戏谑化,不该变成窥私狂欢和段子素材。

就眼下看,对于那些过度出格的炒作,如借机大肆推广“绞肉机”的恶意营销、捕风捉影宣扬作案细节等行为,作为网络平台,宜果断采取屏蔽、删除、下架等措施,不给恶意炒作者受益的机会。

本质上,对此类重大恶性案件,保持对被害人的尊重、不去制造对受害者家属的二次伤害,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史洪举(法官)

责任编辑:杨杰

超市员工称,杭州妻子失踪案嫌犯杀妻后购买创可贴、洗洁精 杭州杀妻嫌犯与被害人系初恋:再相遇后女方还未离婚就同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