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直肠癌”奖项被撤:评委常识去哪儿了?

日期:07-16
评委

原标题:“小学生研究直肠癌”奖项被撤:评委常识去哪儿了?

▲资料视频。获奖小学生父母系基因领域研究员科普: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金量有多高?

闹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研究直肠癌论文”事件,有了下文。

据新京报报道,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差不多同时,网上流传出该学生父亲的致歉信。致歉信称,因为“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官方调查、家长道歉、奖项撤销⋯⋯目前看,事件走向无疑契合公众预期。而无论家长所说,还是涉事组委会通报的情况,都印证了公众基于常识的判断不假——这篇论文大概率是“父母做裁缝,孩子穿新衣”,背后存在“靠学吃学”的情况。

该来的迟早会来。撤销该项目的奖项,意味着纠错式处理正在进行时,这跟公众期望的“严肃处理”同向。但也要意识到,对此事的处理,不能止于撤销奖项。

涉事家长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应调查其帮助儿子包装成果报奖的涉嫌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进一步处理。而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还应就这起弄虚作假事件的发生,查清来龙去脉,进行更彻底的处理,也给公众更清晰的交代。

此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已通过官网宣布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秘书处也在该大赛官网发文称,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认定“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厘清了此事中的“真假”定性问题。接下来,显然还应追查,有关方面是如何把“非作者本人独立撰写”的成果“认定”为本人独立撰写的,都有哪些人参加等。

这里面,涉事家长的确难辞其咎。他在致歉信中用了避重就轻的措辞——从“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到“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都将事件性质轻描淡写了:身为科研人员,说不懂参赛学术成果的独创性要求,有些站不住脚;而把利用学术资源为孩子谋私说成“过度参与”,和以前有些人把学术抄袭辩解为过度引用并无二致⋯⋯

从舆论反馈看,对他把故意包装成果参赛解释为无心之失的“致歉口径”,网友并不买账。他所在的研究机构,也宜按学术伦理和规范的要求,对其参与包装报奖成果的行为进行查究。

认定成果并授奖,则是组委会评审专家的职权。事实上,六年级学生写出专业领域硕博级别研究者才写得出的成果,且他的实验记录里也显示,他从了解“什么叫基因”到获取成果的周期短得匪夷所思,结合这些疑点,对该项目报告是否系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很有必要核查。那为何当初相关评委会专家没有看出来?抑或是看出来之后,出于某种利益关系予以放行了?

一名小学生提交的完全超出其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成果,被评委专家认定为原创成果并授奖,这难免会让有关奖项的严肃性遭遇质疑。这也表明,深查这起父亲利用研究工作之便给儿子包装报奖成果事件,不仅是给所有参赛者诚信教育,也关乎怎么堵住评奖的漏洞,重塑科技创新大赛的公信力。也只有补上漏洞,才能真正发挥大赛激励青少年投身科研,培养科研兴趣。

好端端的大赛,不能被乌七八糟的弄虚作假糟蹋了。作为科研人员,对孩子揠苗助长还只是教育方式不对,利用学术资源公器荫庇子女则是违规操作、损害社会公平。因此,无论调查还是溯责,都要严肃且彻底。

颇堪寻味的是,小学生父亲在致歉信中提到一句,“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他原本早该拿这句话来自警:为孩子包装科研成果,看似帮孩子,实则害孩子,给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也注定健康不起来。

熊丙奇(教育学者)

大理每公斤40元收购福寿螺卵 用笨方法消灭入侵物种 男子开170公里给抗洪战士送西瓜:我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