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鹤楼下的防洪“哨兵”
一列列车呼啸而来,项坤朝着火车开行方向举起了黄色的信号旗,示意线路安全。
记者刘斌摄
6月10日开始,32岁的项坤开始进驻黄鹤楼下铁路边一个5平方米的铁皮房子。铁路是我国的南北大动脉——京广线,每天200多趟列车从这里呼啸而过。京广线紧邻蛇山南侧,每逢雨季,这个编号为“K1207”的防洪Ⅱ级看守点,尤为重要。项坤是武汉桥工段武昌线路车间一名线路工。每年汛期,这个铁皮房子就是他和另外两名同事的临时大本营,任务是负责查看汛情雨情对铁路线的影响,及时通知处理,确保列车通行安全。
项坤说,汛期在这里值守的虽说是3个人,但因为三班倒的工作性质,除了交接班时能说上两句话,他每天8小时的工作虽说孤独、冷清,但“很有意义”。
“今年时间最长了,已经一个多月了”
14日上午,蛇山南侧的一个山坡口,正在沿线巡查的项坤给记者打开了通往铁轨的小门。晒得黝黑的项坤,一身工装,肩上斜挎着工具包,手里拿着对讲机和两面信号旗。他指了指轨道两边狭窄的过道说,“平常就是在这里来回查看”。
沿着宽不到1米的过道走了百米,记者随项坤来到铁皮房子前,房子外部显眼处挂着一块“武昌线路车间防洪看守点”牌子,走进去,墙上挂着防洪检查巡回图、岗位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的指示牌,简单的桌椅、空调以及通讯设备就是看守点的全部家当。
6月8日,武汉入梅,暴雨不断,江水猛涨,项坤第一个向工长报名驻守这个看守点。两天后,他连续第五年入驻这里,在这段长500米的铁路线上迎战汛情,巡线接车。10点半,一列普速列车呼啸而来,通过对讲机提前几分钟获知的项坤,立刻走出铁皮房子,朝着火车开行方向举起了黄色的信号旗,示意线路安全;20分钟后,项坤手中的黄旗再次舞起,又一辆货运列车通过;6分钟后,一列动车驶过……
每来一列车,项坤都要进行挥旗示意和安全记录,每天白班,项坤的这个动作要重复上百次——迎来送往上百趟列车。
逢雨,每两小时对铁路线巡查一次,雨后,每4小时巡查一次。机械、单调的工作,项坤却做得一丝不苟,“往年最多连续值守十几天,今年时间最长,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山体侧的挡土墙容易受雨水冲刷松垮,要格外注意;如果下雨大风,要注意有没有危石滑落,危树倒塌;还要关注线路上有没有积水,路基和墙体有没有裂纹……”问一句答一句的项坤,说起本职工作却头头是道。
“这个工作没难度,但要能耐得住寂寞”
“前段时间,大雨把这里的土冲松了,现在重新用水泥对墙面进行了加固。”项坤指着一处刚用水泥翻新的挡土墙告诉记者。项坤说,他每天的工作颇有点军事化的味道,每次巡查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巡检情况,都要在巡检记录表上留档,每巡完一次,都要在终点处进行“扫码打卡”,做到有迹可查。
当班8小时,不能看书,不能刷手机,更不能睡觉,夜间值守更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清醒。“我们不定时地要向调度人员报告自身和现场的情况,随时和后方保持联系,确认安全。虽然是一个人在现场,但监督和保障都不会少。”项坤说。
“每天一个人面对铁轨和列车8个小时,会不会觉得孤单和无聊?”记者问。
“不会的。”项坤说,他之前在黄石线路车间,2014年调到武昌线路车间,对自己的工作早已经习惯。“值守就要认真,这个工作没什么难度,但要能耐得住寂寞和细心。”他说,防汛结束之后,他就会返回车间,做日常的维护工作,给线路养护和除草等。
今年5月初,项坤刚做完甲状腺手术,出院后,他主动请缨参与防洪值守,“这个防洪点我每年都来,我对看守范围内的设备和风险隐患都比别人更清楚一些”。参加工作10年,项坤没有发生过一起因看守疏忽导致的行车安全事故。
王谦赵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