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梅姑娘”闹腾一个多月累计降水量784毫米
今年目前梅雨量已“跻身”排行榜第四名
近两天,暴脾气的“梅姑娘”总算有所收敛,武汉大部分地区都与阳光打上了照面,只是局地仍有阵雨洒洒水。
闹腾的“梅姑娘”上线一个多月,到底泼水泼得多厉害?气象部门对比资料显示,虽然梅雨还未结束,但截至7月13日2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该站气象数据为武汉代表数据)累计降水量已超过1998年(780.7毫米),以784毫米“跻身”历年梅雨期雨量排行榜第四名(前三名分别为2016年955.6毫米、1954年938.4毫米、1991年895.7毫米)。如果按梅雨季全市平均降雨总量来排名,今年目前梅雨总量也仅次于1991年和2016年。
湖北省近一半国家气象站刷新历史记录
有市民疑惑,为何梅雨总量不及2016年,长江汉口站水位却超过2016年,排到了历史第四高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史瑞琴解释,长江水位高低不能仅仅看武汉地区降雨量,还需纵观整个湖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雨量及分布。今年入主汛期(6-8月)以来,湖北省平均雨量高达604.3毫米,排历史同期第一位(2016年排第二位,522.2毫米)。同时,湖北累计平均梅雨量也比常年偏多2.4倍,全省共76个国家气象站,其中有近一半站点累计雨量刷新历史同期记录。
不仅如此,今年湖北省已出现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4次达到特强(I级)等级,比2016年(3次)、1998年(3次)、1983年(3次)和1980年(2次)这些历史典型洪涝年都要多。从暴雨频次来看,全省有70站共出现暴雨及大暴雨287站次,居上述典型年份之最。
具体对比2016年洪涝情况,史瑞琴介绍,从目前雨水情来看,2020年与2016年一样暂被判定为长江中下游区域性洪涝年,不过今年防汛形势更为严峻,这主要是降水分布导致的。
2016年上游来水少,强降水集中在长江中游东部和三角洲平原区,这些地区与海相连,雨水能够快速排入大海。而今年降水偏多2倍的区域正好在中游干流,特别是江西一带,发生特大暴雨,致使鄱阳湖水位超警戒,对湖北等中上游地区形成了顶托作用。今年是否会发展为1998年那样的全流域性洪涝年?史瑞琴表示,天气形势复杂,还需看后期长江上游和中下游降水的时空分布配置情况。
武汉梅雨日数已创近十年新高
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武汉梅雨期已有37天,较常年偏多12天(平均为25天),创下近十年新高。从目前的天气形式来看,近期,雨水还要持续打卡,因此将有望突破2007年的39天,成为本世纪最长梅雨季。
为何迟迟不出梅?气象专家说,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是湖北出梅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副热带高压“前进”,才能推动雨带北移。但受冬、春印度洋海温偏高影响,今年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位置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再加上2020年是厄尔尼诺结束年,西太平洋对流减弱,配合副高的强盛位置偏南,某种程度抑制了热带系统台风的生成,由于缺少台风的顶托作用,也致使雨带长期稳定少动。
雨水总在夜间“到访”近期降水仍在持续
入梅以来,武汉夜雨强度大,强对流多发。数据显示,1小时雨强超过50毫米达31站次,发生在夜间的就有25站次。为什么雨水爱搞“夜袭”?武汉市气象局专家解释,一是因为西南暖湿气流夜间强盛,带来充沛水汽;二是夜晚高空没有云层遮挡,气温下降速度快,但近地面白天积累了热量,温度较高,上冷下热就会导致大气层不稳定,对流发展旺盛,也就更容易产生降水。
据武汉市气象台预计,15日晚至16日白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局部会出现中等强度降水。在雨水的影响下,今明两天凉爽依旧,整体气温在23℃~28℃之间。
7月15日白天:多云有阵雨,24℃~27℃,偏北风2到3级;
7月15日晚上到7月16日白天:多云有阵雨;局部雨量中等,23℃~28℃,偏东风2到3级;
7月16日晚上到7月17日白天:多云转阵雨,25℃~32℃,偏东风2到3级。
范佳昕刘火胜郭炳欢代蕊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