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市备灾中心库房地基比地面高1.5米
武汉市备灾中心。杜奇供图
武汉晚报讯 7月6日,强降雨造成江夏区乌龙泉街严重受灾,200余名受灾群众被转移至安全地点后,当天下午便收到折叠床、毛巾被、帐篷和躺椅等460件救灾物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些物资都来自一个地方——武汉市备灾中心,这里承担着全市市级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度任务。
武汉市备灾中心是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直属单位,位于洪山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4000余平方米的常温库和5000余平方米的恒温库各1座。目前,库存救灾物资和各类救援设备近30个品种,数量近5万件。
12日,记者到现场探访,发现这里库房的地基要比院内地面高出1.5米。市备灾中心备灾科负责人说,这样的设计,除了防潮、防渍水,还方便货车上货。
恒温库房卷帘门缓缓升起,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仪表显示,此时库内温度19.3℃,湿度52.9%。恒温库内墙边,放置了30台大型除湿机。按照中心管理规定,恒温库的温度要控制25℃以下、相对湿度65%以下。
库内一排排蓝色货架上,纸箱和麻袋放得整整齐齐。这里存放的是帐篷、折叠床、棉被、毛巾被、毛毯、凉席、应急灯等救灾物资。所有容易受潮发霉的救灾物资,例如毛巾被、空调被和毛毯等,都经过打包机密封包装,确保长时间储存不变质。
除救灾物资外,库内还储备了多种救援设备。掀开货架旁的油布,记者看到崭新的冲锋舟、橡皮艇、皮划艇等设备,还有无人机。
市备灾中心备灾科负责人介绍,所有救灾物资平时提前清点好装箱,分门别类放置在托盘上,和托盘一起存放在固定货架上。调运时用叉车将托盘运至库外平台即可快速装车。运输车辆和搬运工24小时备勤,随时接到指令,随时出发,以便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食品、药品和部分日用品,市备灾中心并不储备,而是采用由市应急管理局与中百仓储等大型企业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方式,就近调拨。这类物资有保质期,大量储存容易造成浪费,就近调拨既省时间,还能保证质量。
2019年底,市备灾中心陆续向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和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等调拨了棉被、帐篷等冬春救助物资近1万件。
今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了省、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和省、市备灾中心五方救灾物资调拨协调联动机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市应急管理局累计协调调拨帐篷、折叠床、棉衣、棉被4.5万余件,用于各方舱医院、疫情隔离点、卡守点和因灾困难群众,并做到使用范围、发放程序、回收管理、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五落实”。
李慧紫杜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