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根本上思考与美国关系”,默克尔说破欧美关系裂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很难再用惯常思维来看待大西洋两岸关系了。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22日宣布,将从德国撤走约9500名美国士兵,届时美国驻德部队将减少到25000人。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26日对此回应道,如果美国自愿放弃其作为世界大国的角色,那么德国就必须“从根本上好好考虑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这一表态再次引发国际舆论对欧美同盟稳固性的质疑。
特朗普要从德国撤军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德国没有将其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2%。换句话说,德国亏欠军费了,美国人不愿意继续充当免费“保安”。
这是特朗普一贯的思维,从2016年竞选时,他就疑惑为什么美国军队为盟国免费站岗。而刚就任总统,他就认为北约已经过时了,而后在北约峰会上提出,各成员国要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4%。有人为此嘲讽特朗普是一定要收到租金的“包租公”思维。
以北约为基础的军事同盟关系是大西洋共同体的基石,对于特朗普这种不断讨要甚至敲诈“租金”的做法,默克尔曾经感慨说,欧洲要依靠自己了。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默克尔就从“根本”上思考一些“根本”问题了。
从时间轴来说,世界秩序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因此,很难以惯常思维来看待大西洋两岸的关系。
默克尔成长在冷战期间,且处于冷战铁幕另一端。美国是欧洲的保护者,欧洲是美国的附庸。欧洲的联合从根本上说是冷战的产物,而大西洋共同体是欧洲人的安全靠山和认同纽带。
冷战结束之后,北约没有解体,欧盟和北约同时扩大。欧洲是否还甘愿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这个问题与美国还愿不愿意保护欧洲,其实是一体两面。
特朗普只不过是将裂痕挑明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其实早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往在奥马巴这样的建制派总统之下,很多问题被遮盖起来。比如,当年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默克尔手机。
特朗普对大西洋共同体的破坏,一度让欧洲人愤怒,期待其下台后,大西洋共同体关系再回到从前。也有媒体建议欧洲人为拜登胜选做好准备,但拜登就能重启跨大西洋关系吗?似乎也难。
当下的大西洋两岸关系更像是回到了19世纪,至少是在一战之前。美国已然进入新孤立主义时期,还叠加着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此趋势下,即便拜登也无力回天。
默克尔一向认为,驻德美军符合德美两国利益。当然,这并非挽留美军,而是借此划清跨大西洋关系变局的责任——是美国背叛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而不是德国。
从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来说,德国正在经历自1871年现代德国创建以来又一次大变局。德国是冷战赢家,冷战终结,两德统一,依赖于冷战结构,德国实现了经济崛起。此后,德国和欧盟的关系就处于深度调适中,德国一直处于是继续做“出口机器”“经济动物”,还是成为欧盟领导者的抉择中。而从欧元危机开始,德国成为被邀请的领导者,默克尔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艺术得以呈现。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默克尔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推动建立了一项复苏基金,其影响不限于提供资金,而是关系到欧盟诸国财政的联合。进一步说,德法试图开始构建欧盟的信用体系,欧盟委员会有能力作为借款主体,从而创建欧盟债券。
在欧元危机的时候,默克尔还是坚决反对如此创制的,而现在却似乎是“不经意间”就迈出了这一步——如果没有经过“根本”思考,默克尔不会迈出这一“根本”的步伐。对此,有人称赞默克尔的举措,如同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运用联邦权力,创建美国国家信用。
相比马克龙不断高调倡导欧盟要成为一支地缘政治力量,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等,默克尔彰显了一个成熟老练政治家的谋略和艺术。
世界大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中美欧俄四方关系决定着世界格局的走向。毫无疑问,默克尔带领着德国在此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欧俄之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上,德国顶住美国制裁也要推进这一合作项目。如果没有默克尔的“根本思考”和政治意志,我们是不会看到默克尔和特朗普之间这一幕幕令人刮目相看的戏码的。
□孙兴杰(国际关系学者)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