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林旁粽探老母亲包粽子回娘家为让妈妈高兴
▲林旁粽记者张欣仪摄
每年端午节前几天,虎门大宁的王女士都很忙,她要包一些林旁粽,在端午节当天回长安上角社区的娘家,和80多岁的老妈妈一起过节。
“我们东莞过端午节的习俗是要到外婆家过节。端午节当天,东莞的出嫁女们会带上老公、儿女一起回家过节,娘家也早早杀好鸡鸭、包好粽子等着女儿们回家。中午时候,大家一起吃了一餐团圆饭,再选一个好位置看龙舟赛。我的娘家今年虽然没有龙舟赛可以看,但我母亲还健在,回娘家陪母亲过节还是要的。”王女士说。
林旁粽是儿时最好吃的零食
在虎门,有一种粽子叫林旁粽,这种粽子,前年曾入选东莞市非遗项目。
“林旁粽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复杂的制作工艺,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现在在虎门,林旁粽项目传承人做的最多,普通人在端午节已经不会去做林旁粽了,因为包起来太复杂。”王女士说。
林旁粽起源于虎门怀德村一带,后来村民在亲友间相互赠送,慢慢传到了长安、大岭山一带。王女士说,她娘家长安包的林旁粽,和虎门现在的林旁粽大同小异,也有八种形态,而且寓意各不相同:有菜篮、鱼篓、虾迳、枕头、神靴、凉鞋、笔架、狗头等8种不同形状,内有糯米、红豆、绿豆、花生、五花肉等食材。
王女士今年已经快60岁了,她告诉记者,在她小时候,每年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各种造型的粽子给家里人吃。这些造型各异的粽子,因为是用林旁叶包的,所以叫林旁粽。
王女士回忆起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做林旁粽。在王女士的那个年代,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林旁粽就是那时最好吃的零食。
包粽子回娘家为让妈妈高兴
王女士说,自己小时候就和妈妈学会了制作林旁粽,“这些年过去了,虽然不常包,手生了,但还是可以慢慢包。”
“我母亲年纪大了,我今年想包一点林旁粽,和妈妈一起吃,让她高兴高兴。”王女士说,“以前在虎门很容易能找到林旁树,现在别墅、高楼越来越多,林旁树几乎都没有了。”
王女士边说边向记者演示了编织过程,她将一条条准备好的林旁叶上下左右穿插、拉紧,如此重复数十次,一个“菜篮”才渐渐成型。她说,林旁树叶并不好处理,每条叶子上都有刺,如果没有经验,很容易扎到手。编织好的林旁粽会留下一个小口,以便填充馅料。“比较难学,要真正掌握八种形态的编织,不下苦工是行不通的。”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包扎好的“林旁粽”放在锅中,拳头大的“林旁粽”要用明柴火煮上约七个小时方能出锅,而大一点的要煮八九个小时才行。
王女士说,虽然辛苦,但是能让妈妈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雷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