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细化服务舒缓老人心结防疫升级后北京养老服务也“升级”
叠香包、编五彩绳、种盆栽……在西二环的首厚大家友谊养老社区,端午节的气氛已十分浓厚。虽然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措施再度收紧,老人们的心情却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紧张。
记者昨天从民政部门了解到,全市已经下发进一步做好养老等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的通知。针对目前疫情防控情况,全市养老等社会福利机构即日起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暂停接收新入职员工、新入住老年人,全部停止家属探视活动。
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疫情期间尤其要收到严密保护。记者采访得知,在防疫等级升级的情况下,本市各养老机构和居民小区的养老服务也相应“升级”了。
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
父亲节送上新鲜水果
烈日炎炎,在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一丝不苟地在为院内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一忙就是一整天。
“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太辛苦了。”院内老人杨奶奶看着面前一个个裹成粽子似的“大白”心疼不已。“没事儿,您别担心,很快的。完事儿您赶紧回屋,别晒着。”医护人员隔着防护罩反而安慰起杨奶奶。虽然看不清面容,但笑弯的眼角暖人心田。
四季青敬老院负责人介绍,上周六,该院进行核酸检测。院内工作人员按照提前制定好的工作方案,将现场分为职工检测组、自理长者检测组和流动检测三个组,依次引导检测。医护人员不畏酷暑,身穿防护服,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下午快6点,除午餐1小时外,始终坚守岗位。在敬老院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地通力配合下,该院长者、职工近800人全部如期完成采样。
昨天是父亲节,四季青敬老院为全院老人送上新鲜水果,并向院内的“老爸”们表示节日的祝福。正是一年果蔬成熟季,四季青镇各采摘园都已是瓜果飘香,硕果满园。敬老院“近水楼台”,为院内老人发放的新鲜水果就是来自四季青镇自产的无公害水果。
“这油桃真漂亮!”在福海园区,王叔叔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水果笑得合不拢嘴。而且,这次水果发放,不仅“父亲”有,“母亲”也有。“沈大妈,今天是父亲节,您也来沾光。”羲霖园区里,工作人员一进屋,就跟阿姨开起了玩笑。“哎呦,哈哈,好!谢谢谢谢!”老人开心地接过水果。
再次严格封闭管理,院内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等更加上心。为了确保生活供应,每天敬老院从房山、通州两个蔬菜供应基地直采直供,保证新鲜安全。
“中午炸酱面,帮我多放点儿面码……”“不要芹菜!”后半句话,王奶奶和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地说着,大家都笑了。每周一,敬老院中午吃面,对老人忌口的内容,工作人员都门儿清。每位老人生活习惯不同,除了葱姜蒜,香菜、冬瓜、芹菜,都有不吃的。在准备餐品时,敬老院特意多进行搭配,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快包粽子了吧?”“对,正准备呢,您爱吃什么馅儿?”“江米小枣!”临近端午,敬老院也开始老人们准备粽子,江米小枣、豆沙……都是老人爱吃的馅料,“让大家开心过节。”工作人员表示。
首厚大家友谊养老社区
老人倾诉烦心事儿“接诉即办”
“我们现在生活很规律,每天锻锻炼,在房间里玩玩跳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西二环的首厚大家友谊养老社区,87岁的杨叔叔和老伴对这里的生活挺满意。老两口是养老社区的新住户,今年1月才住进来。入住不久,养老社区便开始封闭式管理。几个月来,老两口早已适应,“踏实,病毒都被挡在门外了。”
友谊养老社区负责人吴静睿介绍,经历了100多天的封闭式管理,老人们的反应其实已比较平静。
虽然封闭式管理成为“新常态”,但还有一个新问题不能忽视:老人需要一条倾诉通道。
吴静睿说,其实养老社区有社工,每个楼层还有“管家”,老人解决生活需求非常方便。但有些时候,老人还是更愿意向第三方倾诉一些“心事儿”。
大约两周前,养老社区新开通了一条住户热线,由公司总部组建专门团队接听。热线电话备受欢迎,有的老人甚至一打就是两个小时。热线负责人程华介绍,大部分电话都是老人倾诉或咨询,也有小部分电话是“吐槽”。比如一位老人打电话反映烧茄子里面没放蒜末儿,不好吃。虽然是件小事,但工作人员很重视。“封闭状态下,老人的心态还是多少会受到影响。”
“接诉即办”,程华介绍,老人打完热线电话24小时内,问题就反馈到养老社区。三到七天内,接听人员还要回访,保证件件有落实。
“憋了这么久,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程华表示,有的老人向工作人员表达了想出去玩、出去购物的需求。有的老人则委托工作人员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政策能放宽一些。“有的老人提出,能不能让检测证明合格的家属来探视?还有的提出,去医院看病回来能不能别隔离14天,7天行不行?”他表示,有的要求尽管不现实,但老人说出来了,多少就会缓解一些不良情绪。
对于老人心理的波动,养老社区会成立专门的服务小组进行分析。认真分析起来,热线电话里老人的这些“吐槽”其实都是一些小事。“在这种状态下,老人往往就会拿着‘放大镜’去看自己身边的生活。”程华说,特殊时期中,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端午临近,养老社区里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浓。社区开展了叠香包、编五彩绳活动,丰富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避免人群聚集,今年,包粽子也改成了“一对一”,由社工先教给楼层管理员,再由楼层管理员再教给老人,过一个安全的端午节。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
“蔬菜包”小队出发了
“A套餐10份,B套餐7份……还有两根胡萝卜,单放。”早上7点一上班,金瀛便民服务中心的“菜小二”王镭燕和同事宋刚、李有根就赶着将头天晚上的订单整理打印、分拣包装。一会儿,“蔬菜包”小队就要出发,去兴华、后海、四环、柳荫街等社区送菜上门。
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市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介绍,疫情期间,什刹海街道的空巢、独居、失能、特困老年人面临“出门难”、“买菜难”等问题。对此,什刹海区域养老联合体推出“蔬菜包”服务,由辖区内的金瀛便民服务中心为大家提供订菜送菜服务。前一天晚上,居民可以通过“便民买菜群”在微信上点单。每款套餐侧重不同,有蔬菜包、水果包、主食包不等。次日一早,“蔬菜包”小队就整理、打包,送到市民服务中心的“蔬菜包”集中点。工作人员整理、核对无误后,通知各社区社工或志愿者领取并送菜到户。
“我们的菜都是从锦绣大地、岳各庄和区里的应急储备库备货。老年人不会用微信,也可以直接给我们或居委会打电话,照样儿能送。”王镭燕边说边把成盘的鸡蛋小心打包。“老人爱订土豆、茄子这种禁放的‘通菜’。还有鸡蛋,我们一直做‘爱心特惠’,鸡蛋卖得也多。”这些受欢迎的菜分量都不轻。送菜小队几乎每个人都抱着鼓鼓囊囊的几大包。
“前几天受新发地疫情影响,确实有人囤菜,一看单子就知道,比平时多订了很多。”送菜小队就挨个跟老人解释不用囤,“我们每天进货量都在1000斤以上,全着呢。夏天,买多了菜容易坏,坏了又不舍得扔,回头别再吃坏了。”别看送菜小队年轻人多,但心也挺细。
据统计,自今年疫情以来,什刹海区域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了蔬果、主食、肉蛋和生活用品等配送服务近万次,共约8.6吨。为260户特困老人配送公益蔬菜将近1500斤,为570多位独居老人送去爱心水饺8000多个,为18位三无老人配送免费“爱心营养餐”近7000套,开展上门送医送药服务约300次。
[专家说]
精细化服务是舒缓心结的金钥匙
“虽然经过了100多天的历练,但现在还远没到可以松懈的时候。”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杨根来教授表示,养老院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非常必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养老工作者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杨根来说,相比春节前后,老年人和家属看待疫情的态度已更加理性。现在的核酸检测、防控升级等措施,都是对生命负责的举措。他建议家属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多和老人交流,多关爱老人。对于空巢独居老人,社区或志愿者应多予以关注,帮助他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