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郴州“特医奶粉”之乱:欺诈、误导消费事件为何频发?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6月5日,湖南公布了郴州蛋白固体饮料事件处置情况,称此次事件是经销商为扩大产品销售,对产品性能夸大宣传的欺诈、误导消费事件。
本刊记者走访郴州当地发现,固体饮料被虚假宣传为特医奶粉售卖给过敏患儿家长,从2017年就开始了,所涉品牌众多。其背后是当地幼儿过敏诊断的混乱、特医食品的市场空缺与监管不力。
截至目前,在郴州当地,已有一名郴州市儿童医院涉事医生被停职一年,永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建军,市场秩序监督管理股长曹石顺被免职。
一款名字拗口的“特殊奶粉”
李翠婷属于后知后觉的家长,直到新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了,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受害者。沸沸扬扬的新闻指的是,2020年5月,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多位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后被诊断为佝偻病,几名孩子的相同点是,都曾被查出牛奶过敏,长期食用一款被推荐为特医食品的固体饮料“倍氨敏”。
李翠婷家住永兴县三发市场,儿子今年3岁7个月了,她早就觉察到儿子不太正常,比如满3岁时21斤,比同龄人轻了1/4左右。那时,她儿子甚至还不会说话,只会无意识发出“爸”“妈”这样的简单音节。有时,一些人问李翠婷,“你仔(方言:儿子)那么瘦,你怎么养的?”李翠婷在心里叫苦,“不就是这样养的吗?”
她担心儿子是自闭症,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不是,又去体检,结果孩子发育迟缓。李翠婷吓了一大跳,之前她的服装生意忙,儿子的体检曾在提上日程后一直推迟,后来看到结果,她悔恨不已,立马把店盘了出去,开始带着儿子到郴州做语言康复训练。
直到如今,刘翠婷依然不确定儿子的发育明显滞后,是不是跟曾经吃过半年“倍氨敏”有关。她从未朝这个方向思考过,不是这次出事,甚至她这辈子都不会记得“倍氨敏”这三个字。对她来说,这个名字实在拗口,她一直说的是,“过敏孩子吃的特殊氨基酸奶粉”。
李翠婷能够精确地想起来,一是因为家里还剩下一罐儿子没喝完的“倍氨敏”,二是因为她购买“倍氨敏”的店家,正是此次被曝光的“爱婴坊”。和新闻中最早曝光的孩子一样,她儿子吃“倍氨敏”也是因为过敏。李翠婷说,儿子出生后本来一直吃母乳,7个月左右断掉,开始吃购于家附近爱婴坊的羊奶粉。李翠婷的大女儿也是吃羊奶粉长大的,但儿子吃了没两个月就开始出现异常,总是呕吐,拉肚子,晚上睡觉呼吸不畅。去永兴县人民医院住过几次院后,医生告诉她,小孩可能过敏了,建议做过敏原检测。李翠婷记得,当时给儿子检测过敏原,用的是抽血的方式,血液样品还被寄到了外地,几天后才拿到结果。
结果显示,她儿子过敏的食品特别多,包括牛奶、羊奶、羊肉、牛肉、鸡蛋,其中牛奶最严重。医生建议,这些食品都要避食,尤其是牛奶。李翠婷听完非常发愁,第一反应是,小孩的营养怎么办,医生告诉她,“听说有那种给过敏孩子吃的特殊奶粉,叫氨基酸奶粉”,除此之外再无建议。李翠婷对这句话中的“听说”二字印象深刻,给她的感觉是,医生也没什么经验。
因为没听说周围其他人家的小孩过敏,妈妈和婆婆更是不懂,李翠婷感到无人寻求建议,所以她决定去问奶粉店,是否有针对过敏幼儿的特殊奶粉。她一共问了三家,其中一家说没有,另一家说需要的话可以帮忙调货,只有爱婴坊里的店员,立刻热情地向她推荐了“倍氨敏”,说是深度水解的氨基酸奶粉,专门针对过敏孩子。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的迅速发展,过敏患儿增多,特医奶粉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图为某家母婴店店员在整理奶粉货品
“倍氨敏”并不便宜,一罐400克,售价298元,是普通奶粉的2倍多,但店员看起来专业又懂行,李翠婷毫不犹豫就掏钱买了。让她更放心的是,儿子从羊奶粉换成“倍氨敏”后,虽然个头和各项发育似乎就此停止,但那是过了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的,当时立竿见影的是,孩子的确不再呕吐了,拉肚子也缓解了不少。
但李翠婷并不知道,“倍氨敏”作为一款固体饮料,只是普通食品,符合国家饮料标准而已。她儿子作为过敏患儿,真正需要的奶粉,实际上根据过敏程度不同,分为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或氨基酸配方食品。这类奶粉的原理是,引起人体过敏的通常是大分子蛋白,为了避免引起过敏,就需要将蛋白分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水解,还原成氨基酸或不同程度的水解物。在中国,这类奶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食品,通常简称为特医奶粉,需要严格遵循卫生部组织制定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2010)进行生产。
李翠婷当时对这些毫无所知,她只模糊有点印象,“倍氨敏”的名字中含有氨基酸的“氨”,过敏的“敏”,虽然让她总是记不住,却容易让人产生“可治疗过敏”的错觉。她还记得,当时扫了一眼罐子,上面写着,含有十几种营养成分,她想,那也够多了。至于最开始买的饮料包装上,是不是有“固体饮料”几个字,她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她分不清这些产品类别,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再次住院,住院医师告诉李翠婷,她儿子明显营养不良,建议补充氨基酸奶粉,并推荐了一个名叫“纽康特”的品牌,这是一款获得国家特医食品批号的正规产品。李翠婷也的确去购买了一罐,但因为奶粉口感不好,她儿子只吃过一次,就拒绝进食了,那罐奶粉最后被扔掉了。
那时候,她甚至想继续给儿子喂食“倍氨敏”,以达到“调理肠胃”的效果,但幸亏,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儿子也是因为口味问题,坚决拒绝继续进食“倍氨敏”,李翠婷只能给他换成辅食。事实上,“倍氨敏”和医生推荐产品在口味上的相似性,也加深了李翠婷对“倍氨敏”的信任,让她从未对此生出怀疑。
5月22日,在永兴县城街心花园能看到很多带孩子的老年人,他们很难识别食物的安全性(黄宇摄)
和李翠婷一样的人并不少,她告诉我,在一个几十人的永兴维权群里,家长们都是在新闻爆出后才发现问题的。李翠婷的孩子2016年底出生,2017年底开始食用“倍氨敏”,年龄算大,食用年份也比较早。根据她和群里家长的交流,大多数食用“倍氨敏”的孩子,目前年龄在一岁多,其中甚至有人从出生开始就食用,直到如今。
这意味着,以爱婴坊为扩散点,“倍氨敏”这款固体饮料,作为针对过敏幼儿的“特殊奶粉”,在永兴当地已经流行了起码两年半。根据天眼查,永兴县共有14家爱婴坊,此次被调查的廖某军是其中6家店的法人代表。李翠婷说,廖某军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当地开母婴店,是永兴县最早和最大的同类商家之一,除了县城,也在当地两个镇上有店,出事之前口碑不错。
而如果再往上游追溯,“倍氨敏”是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乐可)委托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根据媒体报道,唯乐可成立于2015年,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注册多款“倍氨敏”医药和食品商标,在2017年10月变更的经营范围中,才包含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非生产)。但这段时间,李翠婷的儿子已经喝到了“倍氨敏”。
根据媒体报道,唯乐可宣称在2019年下半年已停止生产“倍氨敏”,是门店自作主张,将“倍氨敏”宣传为特医奶粉售卖的。爱婴坊的员工则宣称,在接受公司培训时曾被告知,可以将“倍氨敏”作为奶粉售卖。
实际上,“倍氨敏”被当成特医奶粉售卖,并不只出现在永兴县,根据本刊采访,湖南省会长沙,以一家儿童诊所为源头,起码有几十位家长为自己家过敏的孩子购买“倍氨敏”;在离永兴县城几十公里外的郴州市区,也有一位家长告诉本刊,2018年夏天,她在郴州市区一家母婴店,因孩子过敏,被推荐购买“倍氨敏”。“倍氨敏”在郴州市区显然没有得到大量宣传,该家长是我们寻找到的唯一购买“倍氨敏”的家长。不过,郴州因固体饮料被当成特医奶粉售卖给过敏幼儿家长,引发舆论关注,比永兴县城还要早一些。
医生的推荐
曾在郴州市区当地引发舆论关注的固体饮料名叫“舒儿呔”,和永兴县里的“倍氨敏”不一样,多位受害家长证实,舒儿呔涉及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以下简称郴州儿童医院)医生的直接推荐。一位名叫陈燕的家长告诉本刊,她的孩子在2018年7月6日出生,因为缺少奶水,出生就开始伴随母乳喝普通奶粉,每天排泄10〜20次,有奶粉店店员提醒她,孩子可能牛奶过敏。
2018年10月9日,陈燕带着孩子去了郴州儿童医院,用血液检测的方式,测出孩子牛奶重度过敏。她记得,当时医生给了她一张医院对面妈仔谷母婴店的宣传单,问她家条件如何,陈燕说条件不怎么好,医生便推荐了舒儿呔给陈燕,称是专用于过敏幼儿的专门奶粉。随后,2018年1月10日,陈燕并没有到医生推荐的妈仔谷母婴店,而是到她平常购买奶粉的另一家店,指明购买舒儿呔。
和李翠婷不一样,陈燕注意到了包装上的“固体饮料”几个字,还挺困惑。根据她的说法,当时店员跟她解释,这是植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氨基酸水解奶粉,也是真奶粉。因此,舒儿呔很快成为陈燕女儿的主食,她记得,喝了一段时间,因为心里有疑虑,2019年1月,她还专门打电话咨询过厂家客服,询问自己是否买到了假货,因为“舒儿呔”的包装不像其他特医奶粉一样,写了医学专用。
根据录音,当时客服对陈燕解释,陈燕所指产品为进口产品,而“舒儿呔”是根据中国标准生产的,标准不一样。通话最后,她建议陈燕,可以给女儿多添加辅食,适当减少舒儿呔的食用。其实那时陈燕已经发现女儿的发育非常不正常了,6个月的孩子体重跟别家3个月大孩子差不多。陈燕虽然经常在朋友圈表达困惑,但她那时并没有太多怀疑“舒儿呔”,甚至有朋友提醒她注意奶粉问题,她还解释“是医生的推荐”。
到孩子7个月大时,陈燕带着女儿去郴州市儿童医院做过一次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头围偏大。陈燕记得,当时她问医生,会不会跟奶粉有关系,但医生说,正常来说,应该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医生的说法,陈燕没有停掉给女儿食用“舒儿呔”,相反,她记得测过敏时,医生提到起码要吃3个月“舒儿呔”以上,否则很容易在3岁左右患过敏性鼻炎,10岁左右患哮喘。她心里一直还寄望着,在舒儿呔的帮助下,改善女儿的过敏体质。她一开始购买的舒儿呔是318元一罐,每罐400克,这也是大多数特医奶粉的罐装重量,而普通奶粉罐装重量通常在700克到900克之间。后来想着要长久食用,陈燕还打听到批发购买的地方,可以280元一罐买到货。
陈燕发现事情不对头,是在2019年5月下旬,当时女儿已经以“舒儿呔”为主食,进食了8个月,陈燕却看到一篇报道,称有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瞄准过敏幼儿,其中同样涉及医生推荐。陈燕打了个冷战,立刻停止给女儿喂食“舒儿呔”,并在2019年6月10日向郴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打电话投诉,但没有得到处理结果。
陈燕很快就发现,郴州市还有数十名跟她一样的家长,都是经由郴州市儿童医院医生的推荐,购买了舒儿呔给孩子当主食奶粉。另一位郴州的家长谭琴告诉本刊,她孩子大概在5个月左右开始吐奶拉肚子,随后在郴州市儿童医院查出过敏。她不记得第一次医生给她推荐了哪些奶粉,但她记得,她第一次是在母婴店购买的某款正规特医奶粉,但她儿子只吃了一顿,就因为奶粉太苦拒绝进食,这种苦味是牛奶蛋白被水解后产生的。
谭琴无奈,只得给儿子停掉这款奶粉。她记得,大约停了一个月后,想到孩子不吃奶粉没营养,她再次回到郴州市儿童医院,向一位名叫陈某某的医生咨询怎么办。这次,医生给了她一张抬头为“郴州特殊医用途食品专供店郴州妈仔谷母婴店”的宣传单,单子上列出的产品就包括“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部分水解奶粉”⋯⋯其中每种类型的奶粉后面,都有推荐品牌,包括部分达到GB25596标准的正规产品。宣传页底下的说明还提示,“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谭琴记得,她拿到的单子上,陈某某圈出的是两种氨基酸奶粉:舒儿呔和佳瑞宝。其中佳瑞宝已在2019年5月,被浙江省宁波市相关部门责令停产,召回涉事产品,原因是违规使用标签,虚假宣传产品是“婴儿食物过敏防治”,“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还有媒体记者曾在北京部分医院发现,有院内商店售卖佳瑞宝涉事企业产品,并获得医生推荐。
5月23日,一对祖孙走过郴州儿童医院所在的大街,因为紧邻儿童医院,这里密集排布着多家母婴店(黄宇摄)
比起佳瑞宝,舒儿呔当时在郴州流行得多。舒儿呔的生产厂家为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栖霞市,根据媒体报道,该公司具备固体饮料生产资质,但并不具备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生产资质,曾生产过包括“舒儿呔”在内的12款问题产品,目前已被吊销生产许可证。天眼查显示,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曾注册过41个商标,大多都带有过敏的“敏”字,其中“舒儿呔”商标注册于2017年11月。
在郴州本地,根据官方调查,“舒儿呔”的经销商为郴州益信康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18日。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这家企业正是在代理舒儿呔产品后,开始在郴州的奶粉行业为人所知。就在陈燕开始给女儿喂食舒儿呔的2018年底,也是舒儿呔在郴州最火爆的时候,一位在郴州做了十几年奶粉生意的商人刘玉告诉本刊,当时他的母婴店员工反映,很多家长指定购买“舒儿呔”,店里的采购主管也认为,“舒儿呔”手续齐全,找上门的顾客多,建议采购,刘玉同意了。和刘玉的店铺一样,当时儿童医院附近其他母婴店也同样进过“舒儿呔”售卖。
刘玉说,基于经验,他当时多次要求员工,必须将固体饮料和奶粉的区别向顾客说清楚。在他印象里,当时的一个尴尬情况是,顾客更相信医生的推荐,比如他手下曾有店长解释“舒儿呔”是固体饮料,推荐其他氨基酸奶粉,但顾客非常抵触,所以刘玉当时的想法是,“反正这个食品,又不是毒品,我给你交代清楚了就行”。根据刘玉的说法,2019年上半年,他的店里一共上架了100桶舒儿呔系列产品,随后,2019年年中,因和顾客产生纠纷,在舒儿呔被召回之前,他下架了店里剩余的产品。
但舒儿呔在郴州本地的流传肯定比“倍氨敏”更加广泛,其中刘玉认识的某家门店,就曾售卖上千桶。在邻近的永兴县城,也有家长告诉本刊,曾在部分母婴店里购买过店员推荐的“舒儿呔”。
过敏诊断与特医奶粉
但事实上,在郴州本地,经由医生或母婴店推荐,被当成特医奶粉售卖,造成婴幼儿出现发育不良的,并不止“舒儿呔”和“倍氨敏”这两个品牌。当地市民王媛媛的女儿吃的是一款叫“婴启乐”的产品,是一个名叫“纽康源”的品牌旗下产品,由深圳市爱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定位为氨基酸营养配方粉。
王媛媛的女儿出生于2017年11月,出生后经常腹泻,也在郴州市儿童医院检查出牛奶过敏。查出过敏的时候王媛媛尚在母乳喂养,就没有太在意,但女儿10个月时,王媛媛工作忙,决定给她断奶。当时,王媛媛女儿的腹泻已经缓解了,按理说,这时候并不需要特意考虑是否过敏,但王媛媛还是决定带女儿去一趟郴州市儿童医院,咨询医生意见。
王媛媛咨询的是消化科的医生,她已经不记得当时医生是怎么对她说的了,但她确定,如果没有医生的推荐,她绝对不会走到偏僻的妈仔谷母婴店,去购买一款从未听过名字的“奶粉”。因为她家条件不差,对孩子的养育也十分看重,直到如今,孩子用的一块汗巾,也会做详细攻略。她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购买的广州白云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销的“婴启乐”,虽然宣称有特医食品功效,实际上仍然是固体饮料。
事后回想,王媛媛觉得,如果当时医生给她推荐的是舒儿呔,她可能不会购买,因为“那个包装一看就挺劣质”,但“婴启乐”就不同,包装看起来更专业,一罐360克,价格308元,比舒儿呔更贵,几乎达到了普通奶粉的3倍。王媛媛的女儿食用婴启乐在6个月左右,已经出现了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和语言障碍,但她从没有想过可能跟奶粉有关。
甚至,王媛媛也没有意识到,她女儿的过敏诊断本身就存在问题。她向本刊出示的一份检查报告单显示,她女儿接受的是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测试,结果显示对牛奶、鳕鱼、大豆都过敏。但实际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喉科过敏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孟娟曾告诉本刊,血清特异性IgG测试是一项没什么临床意义的检查,仅能表明,被检查的孩子接触过这类食品。真正用于检测过敏的是血清特异性IgE,但因体内试剂批号问题,目前用于临床的试剂种类并不多,这意味着,通过血清特异性IgE能够检查的过敏种类也并不多。
中华医学会变态(过敏)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常务副主任医师王良录教授还告诉本刊,食物过敏在国际上有严格的诊断流程,即使有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只表示被致敏,就是孩子曾在接触食物后,产生了抗体,但并不一定会表现出过敏症状,所以也不能完全确诊过敏,过敏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食物激发试验。但在郴州,本刊采访过的家长都表明,他们的孩子被诊断“过敏”时,都只接受了抽血检查。
此前有不同的变态(过敏)反应科医生告诉本刊,当前国内的过敏诊断十分混乱。在这次采访中,一位长沙的家长向本刊出示的一份检查单就显示,她的孩子接受的实际上是食物不耐受检查,但食物不耐受是因为幼儿消化道内缺乏相关的酶,与免疫系统引发的过敏反应是截然不同的机制。这名家长告诉本刊,她是在小区一个名叫“王某某儿科诊所”里为孩子测试的“过敏原”,因测出“牛奶过敏”,在诊所医生王某某的推荐下,在诊所内为孩子购买了“倍氨敏”和一种益生菌。根据诊所门口张贴的简介,王某某曾是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
5月23日,本刊记者来到郴州市儿童医院新设立的儿童过敏反应科进行咨询。科室门口的指示牌显示,该科室是目前湖南省最早成立的以儿童过敏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为一体的专科,即将开展常规的过敏源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还将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咨询时,当班医生提醒我,需要通过食物激发才能确诊过敏,并强调,如果过敏一定要购买正规的氨基酸奶粉。但这些建议和提醒,一年乃至两年前的家长们并没有听到,当时他们的感受是,周围过敏的婴幼儿急速变多。
5月23日是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郴州儿童医院看病,消化科和皮肤科常诊断出“过敏”,但在过去,孩子们都只接受了抽血化验,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诊断(黄宇摄)
一位曾当过医生的母婴店店长刘洁告诉本刊,她看过的资料显示,中国食物过敏幼儿的比例在30%左右,她自己对郴州的估计,甚至高达50%左右。但实际上,王良录告诉本刊,目前国内唯一以食物激发试验为诊断标准做过的大型研究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黎海芪教授。根据黎海芪2010年1〜5月在重庆、珠海、杭州对1600多例0〜2岁幼儿的研究,食物过敏检出率平均为6.2%,略高于1999年中国的3.5%〜5.2%,与美国2004年,丹麦2009年的数据相当。在黎海芪的研究中,三座城市里,幼儿最常见的过敏原是鸡蛋,其次是牛奶(三城市儿童牛奶过敏分别为3.5%、3.0%和0.83%)。无论鸡蛋还是牛奶过敏,大部分幼儿都会在3〜5岁自行缓解。
作为一种目前主流意见中的“现代病”,过敏在中国的发病率近些年虽然增长较快,但其诊断也毫无疑问被扩大化了。而与真假参半急速上升的需求相对应的,则是特医奶粉市场的空缺。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信息,截至目前,中国仅有17家企业的46款奶粉产品获得了特医食品产品注册证,主要由一些大型企业持有。
刘玉在郴州做了十几年的奶粉生意,他告诉本刊,针对过敏幼儿的特医奶粉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就是成熟的奶粉品类,但在中国,销售市场并不大。对大型乳企来说,其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城市,县城以及农村地区,特医奶粉的市场宣传和占有本就不足;另一方面,刘玉说,特医奶粉作为小众产品,通常是搭配销售,价格透明,对零售商来说,虽然单价很高,比如一罐400克的雀巢氨基酸奶粉零售价通常在430元左右,实际上毛利很低,因此售卖难度大,进货动力就小,顾客也就难以接触到真正的特医奶粉,各类打着擦边球的“固体饮料”则趁势进入,以医生和母婴店为节点,在小范围内流行扩散。
截至目前,在郴州当地,已有一名郴州市儿童医院涉事医生被停职一年,永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建军,市场秩序监督管理股长曹石顺被免职。
(本文原载《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22期,李翠婷、陈燕、刘玉、王媛媛均为化名)
记者|王海燕
实习记者|吴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