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有一个目标,现在还没实现”,袁隆平谈新三年规划
科技日报长沙5月18日消息,“我有一个目标,现在还没实现。我希望通过3年时间,早稻亩产突破700公斤,晚稻亩产突破800公斤,中稻亩产向1200公斤进军,双季稻亩产向1500公斤冲刺。这个目标达到后,湖南省四分之一的稻田种上超级稻,就可产出全省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18日,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举行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90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首次讲述了自己的“新三年规划”。
袁隆平在揭牌仪式上。龙群摄
在揭牌仪式上发布自己的新规划,袁隆平有着深深的小心思。因为他的目标必须依托好种子来实现。而这样的好种子,就“种”在这家创新中心里。
“一桌子”院士挂帅,种业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湖南“定居”着6位“种子”院士: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少军和刘仲华。他们的研究涉及水稻、油菜、猪、辣椒、鱼和茶6大农业种类。湖南人民笑言,有了他们,“一桌子”的事都搞定了。
湖南省有关部门为种业人才准备好了做“一桌饭菜”的“锅碗瓢盆”和原材料。种业创新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我们高度重视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一建设列入了湖南省与科技部会商议题,被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这是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举措,也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去年1月,湖南省政府与中信集团签署共建种业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拟围绕种业创新重大问题,聚焦现有成果转化、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基础研究,最终提高种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后,湖南投资2亿元建设了种业中心实体化运作平台,并启动探索股权激励等体制机制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专业研究中心的建设。
种业中心藏着三颗“大野心”
童旭东介绍,中心拟设置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三大核心功能板块。其中,专业研究中心承担种业中心技术创新的功能,将结合湖南省农业特色优势,聚焦水稻、油菜、蔬菜、畜禽、水产、茶树、林果花草、中药材领域。
首期建设拟启动分子育种技术和生物育种智能大数据这2个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和水稻等8个领域育种攻关的专业研究中心,即所谓“2+8”建设。二期则计划启动生物安全检测、基因工程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其他物种领域关键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领衔,相关高校、院所、企业的优势科研力量共同参与,建立集成化、专业化、流程化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童旭东补充说。
成果孵化转移中心则将通过设置基金、合作开发、知识产权运营等方式,服务成果的转化、孵化和产业化。
“种业中心的近、中、远期科技研究计划,坚持短期效益和长期目标有机结合。比如,加速成果熟化,选择部分创新成果多、短期能突破的方向,促进重大科研成果熟化和转化应用。同时,布局重大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总之,既要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核心创新能力,又要能运用市场手段,产生经济效益,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童旭东说。
科技日报记者还获悉,种业中心有三颗“大野心”,即着力建成我国种业关键共性技术中心、国家种业安全战略发展中心和国际种业技术交流合作中心。未来5年内,他们力争创制出100个以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种,实现种业产值超过500亿元,并孵化一批核心企业,实现在科创板上市。(俞慧友、刘灿)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