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巢快递柜收费,真不是那五毛钱的事儿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邢海洋
劳动节后高速恢复了收费,作为连锁反应,多家快递公司宣布涨价。继而丰巢借推广会员之名,也宣布要收取超时费了。快递公司也真够难的,想涨价也要选时机,借高速收费把矛头转向了,消费者哪儿有分析快递成本结构的能力,于是顺利过关。可快递箱收费,12小时后半天0.5元的费用再清楚不过,自然引来了各方讨伐,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发声了。
该不该收费?前两年,我眼看着快递箱、废品回收箱甚至自动零售柜一个个立起来,所谓100米生活圈里密布起一个个铁皮大柜子,挤占了昔日的绿地和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可作为业主,按理说对社区共有土地拥有产权,却从没人征得我的同意。竖起这些铁皮箱子的时候,工人们先要在地上建一个水泥基座,再引来电线,安装好柜子后再在上面加一根天线,接受移动信号,万事大吉,只等收钱了。
经营方式如此简单粗放,盈利“护城河”如此清晰的行业,谁不想做呢?所以当相关技术准备齐全后,一定会有众多的资本看中,投身其中的。
正是因为资本的追逐,全国各地居民区里快递柜的建设如火如荼,没几年的时间,这已经成为了邮箱之外的,小区公共设施的标配。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还好,多少能代表业主的意见,那些没有业委会的小区则是物业公司代办,滚滚建设洪流中,多少金钱流进了物业的手中,几乎是一个谜。
5月11日,上海中环花苑丰巢快递柜上贴出了停用快递柜的通知。
据报道,一个智能快递柜的成本约为1.8-6万元,除柜子本身的成本外,还涉及到进小区、写字楼的租赁费,甚至进场费。我们知道商人最想干的就是躺赚的生意,也就是垄断的生意,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把所有的小区都装上自己的快递柜,岂不就形成了一个快递柜的垄断王国。故而在这种一次性投入,长年受益的跑马圈地中,只有资本雄厚的大佬们才能一骑绝尘,形成寡头垄断局面。这恰恰是应该警惕的,工商部门应该最早介入,掐断其苗头。
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多家小区业委会“对丰巢说不”,表达反对的上海小区业委会已60多家。借助丰巢收费事件,业委会们真应该把当时签订的合同公开,看看这些合同里,一边是价高者得,一边又定义为公益性设施,完全相反的利益诉求是如何在合同里表现的。
前文提到了高速公路收费,这里不妨把快递箱和高速公路作一个类比。高速公路建设前,我们已经有了免费的国道乡道县道,但经常拥堵,红绿灯密集,效率不高。智能快递箱出现前,小哥们会把快递送到家门口,如果没人,就约下一次,这影响到了小哥们的派件效率。于是企业家们看准了效率提升的空间,挟资本而来。但高速公路是国家主导建设的,快递箱却没有。五毛钱的生意虽然看起来是小生意,但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涓涓细流汇成的就是大生意了。当然,社区便利店也不是国家主导的,一家东西卖贵了,消费者就会转向另一家。
可方圆多少里的快递箱却不是,全是一家企业在控制,这就摒弃了竞争。判断一家快递箱是否构成资源独占,甚至不能用它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来判断,而是要从一个区域,“100米生活圈”的角度。消费者如果有去几百米外其他公司经营的快递箱的选择权,则不构成垄断,否则,就只有用和不用快递箱的选择权了。
不用说,只从直观印象,我们身边无论是快递箱还是废品回收站,都是资源独占型的。解决的办法,要么引入竞争,要么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我们小区即使安装了小黄狗,社区门外的回收师傅一样在蹲守,遇到了竞争,他便用提价的方式招揽主顾。而快递箱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再引入另一家,本已紧张的土地资源不允许,业委会和物业等恐怕也承诺给“丰巢们”一定的独占权益了。不过也并非无解,这里还是以高速收费为例,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都是省级交通部门制定的,为了防止偏袒经营者,制定过程中还加入了公众听证环节。
对于公用设施收费,其实是有明确的原则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目的主要是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公共收费不应降低公共商品的消费效率,不降低公共商品的正常消费水平。既如此,按照行业数据,丰巢2019年的营收达到16.14亿元,净亏损达到7.81亿元。刚被并购的中邮智递在2019年的营收达到4.29亿元,净亏损达到5.17亿元。亏损比营收还多了0.88亿元。对于消费者,这难道不意味着更昂贵的快递保管费用?其实不是,快递公司前两年跑马圈地,是重金投入期。现在则进入了收割期,丰收在望,其收益模式可以参考高速公路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用2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收费还贷。贷款全部还完后,再转为免费,小区业主共有。
图|pixabay
既然丰巢打响了快递箱收费第一枪,其他快递箱势必效法,群起收割。资本的逻辑历来如此,是不以消费者意志转移的。此时此刻,与其与丰巢讨价还价,把焦点转移到12小时后还是24小时后收费,不如提请国家监管部门注意,讨论讨论快递箱的公共产品属性,给它以相应的定价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