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下的额温枪:主要元器件价格涨价20倍,供求矛盾加剧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冷门”的额温枪一下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随着防疫和复工需求加大,额温枪从成品到主要元器件价格翻了数倍甚至数十倍,市场缺货,新“玩家”不断加入……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额温枪市场爆热和乱象的背后,除了产能不足、供应链不稳定外,部分针对额温枪及其元器件的囤货炒货和诈骗行为也加剧了供求矛盾和焦虑情绪。业内呼吁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梳理额温枪供应链产能现状,特别是加大对关键零部件流向的监控,确保真正的生产企业能拿到货,同时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市场准入,促使额温枪行业回归正常。
8800元买个废纸箱
额温枪骗局花样百出
成都市温江区一家企业为了复工,近期花8800元从网上订购了22把红外额温枪,但收到的却是一个装着废品的废纸箱。据警方查证,犯罪嫌疑人屈某某在社交平台谎称自己有额温枪现货,骗取了企业采购人员信任。收到货款后屈某某直接跑到废品收购站花30元买了个废纸箱装上废品,发完快递单号照片就拉黑了购买方。
令人唏嘘的是,屈某某也曾经身陷网络骗局。屈某某并无任何额温枪销售经历,只因不久前在网上购买口罩和额温枪时被骗近万元,心中不服便想通过类似手法行骗,弥补自己的损失。他还对另外5名受害者进行了同样的行骗,金额在数百到一千元不等。
记者走访的业内人士透露,额温枪的网络骗局已形成了“空手套白狼”链条:先在社交平台发布低价现货信息,全额收取货款后再以各种理由不发货。为了防止买家举报,便采取退低价单、收高价单的手法争取时间差并不断推高价格。能找到货源的发走高价单立即狠赚一笔,找不到货源的就如同屈某某一样,拉黑消失。
成都一家保险公司不止一次掉进了这个“套路”。2月中旬公司就在网上以每支355元的价格全款购买了20支额温枪,但卖家答应的发货时间一再推迟。“我们之前已经遇到4次了,打了款卖家各种理由不发货,等不及了就退钱,除了抱怨还真没办法。”企业相关人士无奈地说,“这次订的也不知道是哪里的货,卖家只说是私人从工厂搞出来的,坚决不透露进货渠道。卖家上次答应的3月1日发货日又黄了,但为了复工我们也只有赌一把。”
随着企业大面积复工,额温枪的行情不断攀升。记者在川苏粤地区了解到,额温枪在网络社交平台单价普遍超过500元,过去只卖40多元的最普通单探头额温枪,如今也炒到了近200元。
热得发烫的行情吸引了各色人等纷纷不择手段捞金。“我亲手抓到的骗子都有两拨。一些根本不认识的人从全国各地跑过来溜进厂里拍照拍视频,然后发到网上说自己有现货。”四川优可得医疗器械公司目前是四川最大的红外额温枪生产企业,总经理罗金龙愤怒而无奈,“现在公司门口几乎天天都有不明身份的人蹲着,我们不得不加强保安,任何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有的人甚至拿着所谓的‘红头文件’说是帮政府协调物资。”
短短1个月,罗金龙便见识了额温枪这个原本的“冷门”行业如今有多热:“最多的一天我接到20多个投诉电话,都是说在网上看到有人卖我们的货,结果收了钱人就消失了。实际上我们现在根本没库存,产品下线就发走了。”
除此之外,罗金龙还接到过不少电话,要求用额温枪的主要元器件红外传感器换自己公司的成品额温枪,被他全部拒绝。不仅如此,公司到目前为止签了几十份合同,对方信誓旦旦说第二天就打款,但拿走合同就没了下文。“有些人拿着这些信息就能伪装成自己有现货,再出去空手套白狼。一份10万件额温枪的合同金额就是2000多万,不知道会骗多少人。我一家企业都是如此,全国这样的骗局会有多少?金额多大?”
涨价20倍“探头”也疯狂
记者走访业内产能较大的企业了解到,红外额温枪在我国市场规模较小,全年产能约2000万支,其中国内需求在800万至1000万支左右,属于医疗器械的细分行业。来自企查查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之前中国生产、销售额温枪的规模以上企业仅49家。而根据东兴证券对深圳和昆山等地的工厂以及安防类企业的调研发现,市场对于各类红外测温仪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已经到了缺货少料的地步。
江苏昆山热映光电有限公司是当地生产额温枪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公司行政经理丁纪玲告诉记者,受限于员工及原材料,目前产能处于缓慢爬坡状态,日产3000支左右全部是下线就发货,由政府统一配置投放到昆山以及苏州其他区域的村镇、小区、车站码头、学校和医院。
广州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额温枪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成,市场部经理周芳介绍,广东省此前已将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纳入应急保障范围,从正月初三倍尔康就开始复产并新增生产线,日产能从最初的3500支提高到2万支左右。
倍尔康公司生产厂长杜志刚介绍,作为计量产品,一支额温枪背后是100家左右供应企业的协同。目前上游企业复工率已超八成,但没有复工的两成,却是影响产能的关键。
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作为额温枪的关键元器件的红外传感器(探头)涨价幅度早已超过了额温枪本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额温枪生产商无奈地告诉记者:“半个月前我订的一种国产探头价格才4块多一颗,但上游厂家迟迟不发货,3月初好说歹说给到60元一颗,每天能发多少都确定不了。这还是厂家直接对接的价格,据我所知外面同类型的国产探头甚至已经炒到100元一颗的天价。”
这种情况在倍尔康、优可得等业内产能较大的生产商处得到了印证。“没有探头就没法生产额温枪,本来正常价格是每颗3元到4元,而现在有些地方的报价最高涨了近20倍。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工厂现在日产量为2万支左右。如果关键零部件问题能解决,产能可以翻5倍。”杜志刚说。
而优可得甚至面临无米下锅的境地。“本来按我们的产能设计日产达到2万到3万支,但由于探头无法正常供货,每天在2000支和1万支之间剧烈波动。此前我们给华东一家探头厂商下了50万颗的订单,说好2月份给20万颗,结果给了5万就没了。这几天工厂断料了,我不得不到处跑找探头。”罗金龙也很无奈。
额温枪另一个主要元器件主控芯片供应情况也不容乐观。杭州晶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业内主要供应商之一,销售总监梁桂武表示:“2月份公司红外测温主控芯片出货量已超过去年半年的量,目前的订单也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主控芯片产能受限于上游晶圆厂供货,我了解的不少晶圆厂春节前的存货都没了,下游芯片厂商生产自然上不去。”晶华微公司总经理罗伟绍也说:“尽管产品供不应求,上游原材料也在涨价,但我们不能发这种‘国难财’,坚持稳定价格,保持市场健康发展,为防疫大局出一份力。”
额温枪“虚火”该降温了
记者走访的部分业内企业表示,当前最关键是加快额温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加强原料和主要元器件流向监测监管,特别是需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恶意抬价和网上炒货的行为。
从2月初起,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防疫医疗器械物资价格检查和监管力度。3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网公布了一批防疫期间价格违法案件,如2月3日山西运城查获一家公司将进价仅为45元和85元的红外额温计、红外线检测仪分别以590元和800元的高价销售,公司被处以50万元罚款。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用品价格,坚决依法查处有关价格违法行为。
杜志刚表示,作为在细分领域的主要生产商,倍尔康也受到黄牛炒货的影响,甚至有炒家大肆高价收购原材料,然后再转手卖给企业牟取暴利。企业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这种哄抬物价行为的打击力度。
晶华微公司目前下游客户有40家左右,梁桂武表示,公司成立了疫情应对小组,摸清每个客户的生产能力后实行每周出货,既确保正常生产又避免资源闲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供应链重要原材料、零配件的监测监管,确保真正的生产厂家能够“有米下锅”,企业产能稳定了,市场就能稳定,价格畸高和缺货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企查查专业版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3月3日,我国共新增83家经营额温枪业务的相关企业,占总量的22.2%,尤其是2月25日至2月28日,短短4天我国就新增42家经营额温枪业务的相关企业,增速惊人。而据媒体报道,一些与医疗无关的“玩家”也开始参与进来,甚至出现了从未生产过额温枪的企业仅用10天就完成“出样到过检”的现象。
部分业内主流厂商建议,需要重视受利益驱动之下的盲目“跨界生产”现象。“一批额温枪从原材料选择到生产再到检测,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额温枪需要严格的机械结构、电子电路、软件算法的设计,还要经过实验室数据、临床数据确认。如果没有临床数据支撑,就可能测不准。”倍尔康公司相关专家认为。
优可得公司表示,目前公司主打产品——双探头带LED屏和语音功能的额温枪是企业历经了10年积累、4年专门研发才生产的产品,而更新的型号仍在进行临床试验。一款合格的额温枪需要极高的准确率,测温误差必须控制在0.2℃至0.3℃以内,并不是临时转产就能做到的。“现在有些人通过各种关系给我打招呼,让我授权一些没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给我费用,全都被我拒绝了,这种现象让人担忧。”罗金龙说。
部分业内人士建议,目前的备案制让一些企业能短期、低门槛进入额温枪生产,但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解决市场实际需求,反而抢占了一些资源,无形中也抬高了原材料的价格。随着防疫物资最紧缺阶段的过去,当前应收紧注册门槛,实现产品注册审批,只有为市场提供合格产品,才能真正缓解供需矛盾。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