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线上”春耕农场主被困湖北把2500亩地交给了邻居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自打二月份以来,安徽马鞍山和县新农村的村民吴基祥每天一大早都要带着三四个人,一头扎进家附近的景田家庭农场,有时候到了傍晚才能回家。这座拥有2500亩地的家庭农场种养结合,有小麦稻田,更有龙虾水产。“农场不是我的,我也不是农场的工人”,吴基祥说,农场老板被困湖北荆门,一时间回不来,但春耕的事不能放下。“我和老板关系不错,不为别的,就是看他们不在,想帮帮忙。”
村民帮忙将饲料撒到虾池中。和县宣传部常兴胜摄
相隔800公里有地难耕
李玲是湖北荆门人,但她名下2500亩流转土地的景田种植家庭农场却在安徽马鞍山的和县,和县,是李玲丈夫的家乡。
2014年,和县政府招商引资,李玲和丈夫便承包下和县石杨镇的土地,直到2017年,原本经商的夫妻二人开始亲自经营家庭农场。实际的务农生活比经商辛苦得多,在李玲的眼里,自家农场一年四季都是离不开人的,每年到了春节才有了四五天的清闲日子,到时候,李玲和丈夫会安排工人放假,然后一起回到湖北荆门过年,过不到初五,两口子就要驱车八百公里,再回到农场准备春耕备耕。
要是按照李玲夫妇的计划,今年也不会例外。但“我没想到,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的疫情,到现在我们也还身在荆门,没能回去。”李玲和丈夫日日夜夜都在为农场里的庄稼蔬菜和龙虾水产发愁。
600亩小龙虾谁来喂养?300亩小麦如何追肥?300亩莲藕怎么采收?要是误了春耕,新一年的水稻和蔬菜,到底还要继续种吗?丈夫是农业技术员,疫情期间,一身本领似乎都要被完全“封印”,“心里真是太着急了,但是又没办法。”李玲无奈道。
隔空指导一块屏幕连接邻里
吴基祥是石杨镇新农村的村民,而李玲农场所承包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新农村的。吴基祥的家距离农场不远,而在旁人看来,李玲的丈夫和吴基祥的关系“铁得很”。李玲回忆,一个多月前吴基祥的电话是他自己主动打来的,“他知道我们很着急又回不去,所以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
1月26日,吴基祥记得那天是大年初二,“因为看了新闻报道,知道当时疫情那么严重,他们肯定回不去了嘛,所以就想着能不能帮忙做点什么。”吴基祥退休前,是新农村的支书,自家也有地流转给了农场,退休后一旦有了时间,吴基祥也曾到农场去帮帮忙,对于农场他并不算陌生。
搁在往常,退休后的生活只剩下每日的清闲,但这一个半月以来,吴基祥带着其他三四名热心村民,竟也有种重返通勤生活的错觉。有时候,早上六点多吴基祥就一头扎进农场中,到了晚上四五点才又回到家。“现在的农活多是给小麦施肥,偶尔晚上也要去巡逻一圈。”
村民们将农资送到李玲的农庄。和县宣传部常兴胜摄
也在麦田中忙活过无数年头的吴基祥坦言说,自己也并非什么农活都能手到擒来,比如养殖小龙虾,“这可是技术活。在我们当地虽然也有搞水产的,但是我没接触过。眼看着人家都开了工,我在农场里只能干着急,只好打电话问问应该怎么搞。”
除了农场里的摄像头能够实时为李玲夫妇俩查看农场的情况,手机那一块小屏幕上也为李玲夫妇呈现着“线上农场”。但对于吴基祥来说,这块小屏幕有时也能成为自己的“空中课堂”,他说自己不懂养虾,一亩地喂多少饲料,虾池里的水要放到多少,这些都是通过与李玲丈夫视频时得知的。
“帮到他们回来的那一天”
在春节之前,李玲本计划在今年将农场的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本惦记着在春节期间,趁着市场行情不错,将未挖出的300亩莲藕卖掉,但被困荆门一个半月后,计划已被完全打乱。
每年三月份,李玲和丈夫要为农场里18个虾池育苗,正如吴基祥所说,这是技术活,并非“热心”能够替代。此外,对于水产养殖最为重要的水质管理,对于李玲夫妇来说,目前也只能完全通过视频去肉眼辨别,无法再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存在的不确定性太多。纵然有老朋友帮忙,两口子也是打心眼里感激,但是李玲说自己的心还是一直悬着。
随着疫情的好转,石杨镇的务工人员也开始返工。“村里的人不多了”,吴基祥说,如果过些日子天气再暖和些,到了种水稻的时候,或许还需要自己再去找一些村民过来帮忙。帮到什么时候算完呢?“帮到他们回来的那一天。”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