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杀人案告破背后:神秘“族谱”屡立奇功

日期:02-27
凶手法医

原标题:南医大杀人案告破背后:神秘“族谱”屡立奇功

“Y库”不断健全之后

陈案旧案的扫尾工作会更顺利

今年2月23日,一则来自南京警方不到两百字的案情通报,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南京市公安局的通报。图源@平安南京

南京市公安局的通报。图源@平安南京

28年前轰动一时的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宣告侦破,杀人凶手麻继钢于家中落网。很快,更多细节被披露,公众惊讶地发现破案的关键,竟是麻继钢一位男性近亲10年前在江苏沛县某派出所留下的血样。

这个陈年旧案被侦破的背后,除了告慰一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也将一个建设多年却依然神秘的基因数据库——Y库家系工匠系统(后简称“Y库”),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消失的杀人犯

从南京医科大学老校区正门拐两个弯,就到了石鼓路。这两个步行约10分钟即可互相抵达的地点,都在南京市中心,离现在最繁华的新街口商圈,也不过一公里。

28年前,就在南医大1号教学楼附近,已经失踪了4天的女学生林伶的遗体被发现。经法医鉴定,系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实施强奸后,按入窨井中窒息死亡,情节恶劣。

当时林伶多位同学接受媒体采访称,林伶学习用功,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上晚自习。1992年3月20日的晚自习之后,与她关系较亲密的同学、室友都没有再见过她,于是上报给了教务处,学校随即报案。因此,大家曾经怀疑是学校内部人士作案,“踩好了点。”

28年前的案发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28年前的案发现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基于学校师生提供的线索,警方找到尸体后,提取了留在遇害女生体内的凶手的DNA,首先在校园内进行比对。“对象主要是男性同学和教职工,有的是抽血有的是涂唾液。”当年一位在职教师曾对媒体回忆道。

但是,校内男性教职工、学生都比对过生物信息之后,依然没有发现凶手。警方还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方圆两公里的居民小区,每家每户问询。

最终,案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1992年轰动南京的大案,市公安局为此成立专案组,并由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曾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开展了连续数月的走访调查摸排,排查人员超过1.5万人。

但那个杀人凶手,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林伶失踪的那个夜里。

“我还记得那几天每天都在下小雨,警方带来的警犬也一无所获,可能是雨水把气味啊脚印啊这些证据都冲走了。”有教职工曾这样猜测难以破案的原因。

实际上,从痕迹学来看,犯罪嫌疑人并非实施“完美犯罪”,相反,除了强奸遇害人并留下精液之外,他还被学校保安当面撞见过。根据当时本地媒体报道,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之后仓皇而逃,曾被学校保安当成是小偷追捕,但被其逃脱。后来,警方根据保安的描述绘制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

谁也没想到,消失28年之久的杀人凶手,最终被发现的地点,就在那条距离案发地点步行10分钟可到的石鼓路。

据凶手麻继钢的邻居透露,麻继钢在位于石鼓路的普通居民小区中,已经居住了20多年。认识他的街坊四邻听说他是28年前那个恶性杀人案的凶手,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因为麻继钢太普通了——普通的外貌,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住宅,普通的家庭。

也有一些事情让人对他稍微有点印象,比如他喜欢养狗、车上常放着本《圣经》。还有人说,“他的女儿蛮优秀的,已经上大学了。”没有人注意到,28年前,本地媒体《扬子晚报》上出现过的南医大奸杀案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与他有那么七八分相似。

28年前报纸刊登的悬赏通告。

28年前报纸刊登的悬赏通告。

大力推进的“Y库”建设

麻继钢归案之后,被网友称作男版“劳荣枝”。但比起劳荣枝的隐姓埋名和颠沛流离,麻继钢的生活可以算安稳。作案不久后,他便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当司机,甚至拿到了编制。平静的日子,直到堂兄麻某侠的血样突然进入了警方的比对系统。

根据南京警方在24号媒体通气会上发布的信息,2020年2月21日,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与沛县局刑警大队DNA实验室联系称: 1992.03.24南京重大强奸、杀人案死者DNA数据与沛县被盘查人员麻某侠(男,53岁,住沛县鸳楼人,鸳楼派出所采集血样)的数据高度吻合,基本确定嫌疑人为麻某侠近亲人员。

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这一结论,让28年前的旧案迅速重启。南京警方与沛县公安局相互配合, 3天之内便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麻继钢并实施抓捕。归案后,麻继钢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为什么近亲的血样,能够帮助警方找到逃匿28年之久的杀人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舟(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与我国“Y库”的建立健全密不可分。

“从理论上讲,利用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建立数据库,是目前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原因有主要几点,一个是从生物原理上讲,Y染色体来自于父系,一个家族中爷爷、父亲、叔叔、儿子等男性家庭成员的Y染色体基本是一致的。只要录入家族中一个男性成员,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排查整个家族的男性血亲,可以缩小侦查范围。”

“二是从我国的传统风俗来讲,大多数地区尤其农村城镇,随父姓的较多,就姓氏而言容易判断;三是重刑案的犯罪群体以男性罪犯为主,占比高达九成以上,如果投入建设一个包含女性样本的数据库并不划算。”蒋舟说。

“即便理论如此,但是实践上或许还有一些疏漏和障碍。”比如,根据官方披露和媒体报道,与麻继刚DNA数据高度吻合的其堂兄,公安系统早在10年前便已对他进行采血入库,蒋舟有些疑惑,为何直到10年后才比对出高度符合?

蒋舟表示,就技术而言,只需要设计一个并不复杂的程序,就能将Y库的生物信息与犯罪嫌疑人留下的DNA进行自动比对。

但一位资深一线刑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采血入库并不直接等同于入“Y库”。

“目前官方没有披露麻某侠为何原因被盘查并采血,如果是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的常规信息采集,很有可能不会进入Y库,更何况10年前不一定每个省市都在建立这个数据库。”该刑警表示。

这一点在政策上有迹可循。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2018年,公安部公布了一个Y库建设的“三年规划”,要求各地用3年时间建成自己的Y库。

有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2016年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告破所推动——该案凶手高承勇,正是由于其家族另一名男性因为犯罪,在公安机关留下DNA样本与白银连环案凶手留下的Y染色体信息相同,最终通过排查找到了真凶。

实际上,早在白银案告破之前,Y库就已经被尝试运用于刑事侦查。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裴煜曾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于2007年开始建设Y库,是全国最早建立Y库的公安机关。但全国各地并不统一。

陈案侦破是一线刑警重要“KPI”

2019年6月,福建人林倩发现,在福建不同县市公安系统工作的一些朋友,在转发一则类似的采血通告——为配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及第三代数字身份证基础调查等工作,我市/县公安机关将在前期农村家系族谱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男性作为代表进行血样采集。

这样的通告有些措辞一度引起了朋友们的争议——“该项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公安机关有效寻找失踪人口,协助走失儿童……还能帮弘扬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族谱文化。”林倩记得自己当时还“女权”了一把,在朋友圈吐槽道:彰显父系血统、夫权的族谱文化,有什么可传承的?

随着南医大杀人案告破,有警察朋友告诉她,基层派出所、公安机关推进男性血样采集,其实就是为了建“Y库”。由于有文件明确规定具体的细则需要保密,以及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反感,所以采血通告上模糊了最直接的用意——排查犯罪嫌疑人。

无论通告如何委婉,这对于基层公安人员而言终究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某基层公安局刑事技术科工作人员小刘表示自己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这个事:“因为好多人外出务工,即便一个家族只需要采一个人的血样,都不一定采得全。最好要先了解清楚村里谁跟谁是一个家族的。”小刘表示,下乡采个血,完全体验到了乡镇干部的难处。

这种大范围大规模采集血样做法,在当前我国刑事法律上面临一定障碍,缺少法律上依据,也无法强制。然而,即便不易,建设Y库还面临“高投入、单一功能”的争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称,这种数据库的用途相对单一,不能为医学或生物学科研提供帮助。甚至“没有任何商业上的价值”。

但是对于奋战在刑侦一线的警察而言,他们期待着Y库的成熟能给刑侦工作带来质的改变,尤其是能对陈年旧案进行清扫。安徽痕检科刑警小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陈年积案尤其是命案的侦破率,就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KPI”。

“我国对命案积案的投入非常大,几乎是不惜一切去侦破。就我自己的单位而言,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此类侦破工作。”但小梁同时认为,想要达到陈案的理想侦破“绩效”,对科技的依赖比较大。

“现在技术发达,视频监控又到处都是,所以侦破新案子难度不大,尤其命案,侦破率几乎百分之百。但是陈案旧案就不同了。比如十几年前的案子没破,现在人证物证可能都流失了,这样的案子,破案要花费的精力和代价比新案高得多。”

小梁表示,新的有效科技,对于刑侦工作而言,比普通人想的要重要得多。“不是像看侦探小说那样,需要你要有多好的想象力,其实大多是靠现代刑侦手段和技术。”

小梁举例道,“监控模糊了,通过图侦技术处理清楚,就看清犯罪嫌疑人的脸;过去提取DNA样本量特别高,现在只需要微量的生物样本就可以做。同理,Y库不断健全以后,陈案旧案的扫尾工作会更顺利。”

责任编辑:刘光博

雨衣妹妹:雨衣变成了一把“大伞”! 武汉市民搜索自制美食Top1是蛋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