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新冠肺炎死者做病理解剖有助照亮救治“盲区”

日期:02-17
器官疾病新冠肺炎

原标题:对新冠肺炎死者做病理解剖,有助照亮救治“盲区”

近几天,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病理专家刘良关于对新冠肺炎死者尸体进行解剖的呼吁引发关注。在接受新京报“紧急呼叫”栏目采访时,刘良再次呼吁,早一天做(解剖)就可以多救几个人。目前很多医院对病理解剖持积极态度,因相关部门未下正式文件,导致病理解剖无法实际操作。

治疗新冠肺炎,要“知彼”更要“知己”

刘良的这个提法得到了不少人,特别是专业人员的赞同,但恐怕也有不少公众难以理解。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从重症病人的提取物中检测到病毒SARS-CoV-2,而且通过基因测序也测出了它的全部基因序列,有力证明了这一病毒的存在。此外,用另一种方法——电子显微镜检查也看到了SARS-CoV-2的形态,并拍下了照片,显示它就是一种冠状病毒,与2003年SARS病毒SARS-CoV特别相似。

换句话说,我们已经证明了新冠病毒本身的存在,还有必要再解剖尸体吗?

其实,在疾病的治疗中,不仅要了解“敌人”的构造,更需要认识“敌人”是如何破坏我们的身体的。

病理上没有完整的、系统的信息,就不能从整体上解释新冠病毒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机制,无法从整体上认清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目前,我们一般从患者的咽拭子和重症患者的肺部灌液样本中确认的SARS-CoV-2的存在,但没有病理解剖,无法得知这些病毒是分布于肺部的什么地方,以及是否还分布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和器官,如心脏、肝脏、胰脏、大小肠等。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并没有表现出呼吸系统的症状,反而表现出心血管、神经、消化系统的症状。

即便SARS-CoV-2主要存在于肺泡,但它为何会导致肺部出现毛玻璃样,是水肿、出血、感染、纤维化,还是细胞因子风暴(当病毒被人体巨噬细胞吞噬时,它们在巨噬细胞内被强烈激活,能够释放超量的促炎因子,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后者会对人过度伤害,反而加重症状,甚至加速病人死亡)造成的?

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病理解剖来弄清楚,只有通过对各个器官的病理切片研究,弄清楚病毒究竟是以何种方式损害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才能对症下药,进行精准医疗。比如现在已经从病人粪便中发现了病毒核酸,这种情况表明有粪-口传染的可能,但是肠道里的病毒到底分布在什么地方?是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还是结肠、直肠,需要病理解剖来弄清。不同情况的病人治疗方式和用药完全不一样。

病理解剖,有助于对症下药、靶向施治

之所以要强调病理解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有了病理解剖和病理学的存在,才能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进而治病救人。很多临床不清楚的问题,都能在病理医生的解剖结果中找到答案。

病理解剖学的创始人之一,意大利的解剖学家乔瓦尼·巴蒂什·莫尔加尼在17世纪就对数百例尸体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将病例的临床表现、死亡原因和尸解发现进行比较、整理,以充分的事实证明疾病的症状与器官病变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器官上解剖学的变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症状产生的原因。

莫尔加尼由此确立了“病灶”的观念,在今天也相应地有了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的概念,如肿瘤是原发性还是有转移,都需要明确病理位置,以便临床医生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当肿瘤还是原发性,并且没有转移时,手术是最好的方式,如果转移了,则要进行化疗或生物疗法等。

同样,通过病理解剖,可以更清晰地知道病毒聚集于什么部位和器官,造成了什么伤害,有多严重,以及这些损害是由病毒自身毒力造成的,还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造成的。

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到后期往往产生白肺,肺部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呼吸衰竭。只有通过病理解剖才能知道,这是由新冠病毒单独造成的,还是由人体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或B细胞等共同作用造成的。

病理解剖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照亮救治过程中的盲区,拨开笼罩在病区和病灶上方的迷雾,有利于挽救更多的病人。当然,病理解剖首先要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还需要严格做到防控病毒的污染和传播。

文/张田勘(专栏作者)

医院护师:狂风骤雨夜,我值守凌晨4点的方舱医院 KTV开后门偷偷营业 新京报:莫为病毒敞开”大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