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方舱医院读书哥”走红:内心安宁也是抗疫良药|新京报快评
文|杨朝清
疫情阴云笼罩之下,有人焦躁,有人笃定。近日,一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这一幕被媒体用镜头记录下后,他也立马“出圈”,就连该书作者、知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都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了他的故事。
有些静水流深的力量,也能打动人心。“方舱医院读书哥”就是:他只是静静地读着书,不动声色,不事张扬,却让人觉得不刻意不做作,倒是挺动人。
据媒体报道,这名男子姓付,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付先生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其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新冠肺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照片走红后,不少人为他及家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切,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
除此之外,朋友圈不少人也表示受其感召,已购买并阅读这本书。这是挺好的现象:都知道网红能带货,没想到,疫情之下,患者也能“带货”——这凭的显然是那股精神力量。
说到底,“方舱医院读书哥”最让人心生感触的地方,就在于疫情波及之下,他仍能安静下来,在不少人为疫情而心生焦虑的当下,这种内心世界的安宁与强大更显难能可贵。
面对走红,付先生表示读书纯粹是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并表示“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
对于患者来说,首要任务当然应是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而付先生冷静、理性的生活态度,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提醒和启示着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世界——包括疫情。
在疫情来势凶猛的背景下,坐得住稳得下,本就需要些耐心与从容——社会学家鲍曼用“液化”来说明社会流动,从农业社会坚固、沉重、形状明确的固体状态转化为现代社会流动、轻灵、千姿百态的液体状态,社会流动的加速,让人们习惯了“想去哪儿去哪儿”。但疫情到来,显然意味着社会状态得从“液化”转到部分“晶化”。
“晶化”状态对应的,就是为了防控疫情,社会不得不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活动空间受到了束缚,行动受到了限制,一些人难免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何以解压?
“方舱医院读书哥”给出的直观答案就是:阅读。
或许对许多被工具理性浸润的人来说,生活就是通过聚会来积攒人脉、建构关系、提升社会资本,就是通过社交网络来休闲娱乐。所以一静下来宅下去,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空白。
但“方舱医院读书哥”无疑提供了另一种答案:有些空间是自己打开的。“家里蹲”模式或许限制了我们与现实空间的接触,但读书能让我们打开新的世界。
面对疫情,我们当然需要很多防护,但也需要向“自我沉淀跟提升”要更多的精神向度的力量,让自己更从容,让抗疫更有力。
□杨朝清(教师)